趙偉學並未有絲毫懈怠,而是即刻深入老鷹岩基地的各個角落,仔仔細細地查看防禦工事的建設狀況。
他深知,這些防禦工事將是抵禦日軍進攻的關鍵屏障,容不得半點馬虎。
走著走著,他不知不覺來到了後山。
後山之上,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簾,農田裡的農作物長勢格外喜人,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
趙偉學停下腳步,轉頭詢問身旁跟隨的柳根:“柳區長,如今咱們老鷹岩基地有多少村民呀?”
柳區長趕忙回應道:“司令,現在後山的村民大概有3700多人。
其中,大部分村民都投身於農作物生產,為基地提供充足的糧食保障。
還有一部分村民,依照司令您先前提出的思路,持續發展網箱養魚和畜牧業,豐富了咱們的食物來源。
另外,還有些村民在被服廠、燒窯廠工作,為基地的物資供應貢獻力量。”
趙偉學一邊聽著,一邊環顧四周。
他看到村民們居住的磚房,皆是用基地自行生產的磚瓦建造而成,堅固而又實用。
不僅如此,周邊還分布著許多小作坊,像是蔗糖坊裡彌漫著甜蜜的氣息,榨油坊中散發著濃鬱的油香。
柳區長接著說道:“司令,您瞧,咱們有了這些產業,就算是在日軍封鎖圍困的艱難情況下,也能保障基本的生存需求。”
聽到這些,趙偉學不禁心生感慨。
在他來自後世的記憶中,那段波瀾壯闊卻又充滿艱辛的抗戰曆史裡,諸多抗日隊伍在與日偽軍的正麵戰鬥中,展現出了英勇無畏、堅韌不拔的非凡戰鬥能力。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後來日軍實施的嚴厲封鎖與層層圍困策略下,許多隊伍由於無法實現自給自足,生存麵臨著極度的困境。
在那種絕境之下,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冒險走出大山,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作為一名穿越者,趙偉學對這段曆史了如指掌,也深知其中的殘酷與無奈。
因此,他暗自下定決心,絕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在自己守護的這片土地上重演。
他不僅要將新山村基地和老鷹岩基地打造成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讓敵人難以逾越;更要確保在日偽軍長期圍困的惡劣環境下,基地依然能夠實現自給自足,保障每一位戰士和村民的生存與安全。
也正因如此,他始終對基地的物資生產給予了高度重視,將其視為基地得以長久存續和抗戰勝利的重要基石。
他一邊聽著柳根的介紹,一邊在村子裡踱步查看。
看到村民們雖然忙碌卻洋溢著平靜的麵容,他深感欣慰的同時,也越發堅定了要守護好這片土地的決心。
走進一家蔗糖坊,濃鬱的甜香撲麵而來。
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著工具,將甘蔗榨汁、熬煮、結晶,每一個步驟都有條不紊。
趙偉學上前與一位老師傅交談起來,詢問生產流程和產量情況。
老師傅熱情地介紹著,眼中滿是自豪:“司令,咱這蔗糖坊,多虧了您的好點子。
以前俺們可不知道還能這麼弄,現在這糖啊,不僅咱自己夠吃,還能拿去跟周邊換些彆的東西呢。”
趙偉學笑著點頭,鼓勵道:“大家乾得好!
咱們繼續努力,把這手藝做得更精,產量提得更高。
以後不管小鬼子怎麼封鎖,咱都不怕。”
離開蔗糖坊,又來到榨油坊。
屋內擺放著巨大的榨油設備,工人們正往設備裡添加油料作物。
趙偉學觀察著設備,發現有些地方還可以改進,便與工人們交流起來,結合後世的一些技術知識,提出了一些優化建議。
工人們聽後,連連稱好,眼中滿是敬佩。
隨後,趙偉學來到了被服廠。
這裡,婦女們正飛針走線,忙碌地製作著各種衣物。
趙偉學拿起一件做好的棉衣,仔細查看做工,對大家的手藝讚不絕口:“姐妹們辛苦了!
你們做的這些衣服,可是戰士們在戰場上抵禦寒冷的保障。
一定要保證質量,讓戰士們穿得暖和、舒適。”
婦女們紛紛回應:“司令放心,俺們一定好好做!”
走出被服廠,趙偉學再次望向整個老鷹岩基地,心中默默盤算著。
他知道,僅僅有這些產業還不夠,還得進一步加強基地的防禦能力和物資儲備,才能應對日軍可能發起的長期圍困。
回到基地指揮部,趙偉學立即召集柳根、步文棟以及各部門負責人再次開會。
他嚴肅地說道:“弟兄們,雖然咱們目前的物資生產和基地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日軍的掃蕩即將來臨,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
物資方麵,要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多儲備一些糧食、衣物、藥品等必需品。
防禦工事還要進一步加固完善,尤其是後山,這裡關係著村民們的安危,絕不能掉以輕心。”
眾人紛紛點頭,步文棟說道:“司令,俺們一定按照您的指示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俺們老鷹岩基地的戰士和村民,都跟小鬼子拚了!”
趙偉學接著說道:“另外,我們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一旦被圍困,不僅要保證戰士們有足夠的物資戰鬥,也要保障村民們的基本生活。
各部門要緊密配合,相互支持,絕不能出現任何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