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乾坤殿
楚雄身穿紫金滾龍袍,頭戴十二鎏光冕,神色自如地坐在最上方皇位上,底下文武群臣分列兩旁。
魏王楚長歌、吳王楚長天和蜀王楚長河站在最前排,後麵是三公九卿,再往後就是各部大臣。
才開朝,就有個靠後的官員站了出來:
“臣參,回州知州劉新隱瞞災情不報,致使災情擴大,數十萬災民流離失所。
罪大惡極,臣請查辦。”
楚雄一聽,災情?什麼時候又有災了?遭什麼災了?自己先來了個懵逼三問?
“杜愛卿你詳細說來,這是什麼時候的事,你是怎麼知道的。”
“啟稟皇上,臣也是昨天出城,發現大批難民。
臣上前詢問得知,他們是從兩千多裡外的回州過來的。
今年連連大雨,洛河口決堤,洪水自回州上遊而下,衝毀良田房屋無數,更有無數人葬身洪水。”
魏王聽到是參的回州,心裡就是一哆嗦,眼睛立馬不著痕跡看向,戶部總書顏同。
心想你的人怎麼回事,這也能參。
楚雄驚怒,大拍龍案:
“孤前年光撥款給回州修理加強堤壩,就有足足50萬兩白銀。
他劉新去年就告訴孤修好了,回州堤壩,至少十年內,不管多大的洪水都衝不垮。
這才不過一年,不僅衝垮了,還造成這麼大的災禍,他還敢瞞著不報,他劉新是要造反啊!”
魏王趕緊出列道:
“父皇息怒,現在還事情還沒查清,說不定災情並沒有杜大人說的那麼嚴重呢!
畢竟那些災民就懂的不多,容易把事情誇大。
不如派個人先去查清楚後,父皇再做定奪不遲。”
楚雄想了想,覺得也是,災民見識有限懂的不多,容易把事情誇大,於是說道:
“魏王說的也有道理,但也要先備好賑災糧,以防災情屬實,來不及賑災。”
這時魏王接話道:“父皇所言極是,目前應立即籌集賑災糧,以備災情屬實後,可以送去救災。
同時選派一位可靠的大臣,前去核實災情是否屬實。”
吳王也出列說道:
“父皇,兒臣以為,可以直接派遣一位欽差前去,一來為了核實災情是否屬實。
二來如果屬實,也可以就近調配淮南地區內,州府糧食進行救災,這樣也更快捷。
三來可以去調查回州堤壩,查看堤壩決堤原因。”
魏王聽後麵如冰霜,想著這個老武到底,打的什麼主意,他不會無緣無故摻與這種事。
先不管了,派過去的這個人必須是自己人,要不然,事情露出來,自己也撇不清。
現在太子之位空缺,老四在朝廷沒有根基,他母妃也已經不在,而且還被廢太子連累,被封地被改到曲間去了,老四算是已經出局,老六老七還小,沒有可能。
剩下的,就隻有老三和老五還有我,有爭太子之位可能。
所以我不能在這個時候出岔子,於是又站出來說道:
“五弟說的極是,父皇兒臣舉薦刑部右侍郎司馬敬。
司馬侍郎專於刑案多年,經驗足夠,斷案公正,又對父皇忠心。”
魏王說完後,就有十幾個官員出來附議,太尉隊倫也在其列。
吳王出列,推薦了杜長春,原因是他最先發現,最先去了解的,足見能力和忠心。
吏部總書也出列附和,杜長春足矣擔當重任,接著呼啦啦又站出來十個大臣附和。
楚雄有點琢磨不定,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屬實牽扯出來的事肯定不小,正考慮著呢!
禮部總書吳磊出列了:
“臣認為此事重大,如果屬實,那事情就是極其嚴重的,臣以為非重臣前往不可。
如果有那位王爺願意隨同前往,那就最是合適不過。”吳磊說完就退了回去。
楚雄覺得吳磊說的很對,就看向了自己的幾個兒子。
魏王聽到吳磊的話,急忙再次出列:
“兒臣願隨同前往回州,了解災情具體情況,查明潰堤因由,為父皇分憂。”
吳王看到自己二哥這麼積極,還是在太子之位未定的時候。
看來自己這二哥跟這件事情牽扯不輕啊!於是也出列說道:
“父皇,二哥現在負責與西突厥議和事宜,已經分身乏術,如果這時換人接手恐怕不妥,兒臣也願意為父皇分憂。”
蜀王也出列說道:“父皇,兒也覺得五弟說的對,兒臣也願為父皇分憂。”
支持幾個王爺官員,也紛紛出來響應,給自己支持的王爺站台,朝堂一時間就熱鬨起來了。
楚雄遊移不定,看到幾個兒子和朝臣都快吵起來了,心裡有點煩躁,直接退朝了。
……
楚長風這邊就安靜的多,今天帶著人過來,刑部官員也沒有再刁難,所有的資料都給準備好了。
光死刑犯就有差不三百人,終生監禁的更是多達一千多人。
這終生監禁的還說的過去,可以說是長久積累的。
但這死囚可就是一年以內的,不過也是趕的好,離立秋還有半個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要晚半個月來,都行刑了,可能就空了。
這裡麵的死囚,基本上都是一時衝動犯的事,要不就是被壓迫的太狠,奮起反抗,結果勢不如人被抓的。
楚長風有點感慨,在舊社會的底層人,很多時候是沒有人權的。還是在黨的領導下生活好啊!
最起碼活的有尊嚴,隻要肯努力起碼的生活是有保障的。
“王爺,所有資料我們自己按要求篩選出來了。死囚285人,終生監禁的800人,這裡是名單。”
楚長風正靠在椅子上,眯著眼睛感慨這個社會的殘酷呢!
聽到龐統說全部整理好了,睜開眼睛,就看到龐統拿著名單,從偏廳旁邊的房間走出來。
接過名單就對門外喊道:
“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