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結婚挺熱鬨,雖然馬曉玲她家那邊本不想大操大辦,可該有的儀式總不能缺。
她們家那邊的情況特殊,不少人都是打聽到的消息。
劉浩他倆累夠嗆,迎來送往,好歹是支應過去了。
張紅旗他們這幫人,也沒少受累,作為新郎官的兄弟好友,方方麵麵都得撐起來。
等到正經的場麵結束,劉浩和馬曉玲兩口子徹底安穩下來,把張紅旗這些實在兄弟、朋友叫到家裡頭,熱鬨的又吃了一頓飯。
或許對於劉浩和馬曉玲而言,這才是他們最喜歡的結婚場景吧?
這玩意誰也說不清楚,反正類似的言論敢說出去,馬曉玲啥結果不知道,但劉浩指定得被四個姐姐拎起來教育。
秋風漸涼,張紅旗他們仨人整的六個劇本,在香港殺瘋了。
啥地方的年輕人都是追求時尚的。
和京城這邊喇叭褲蛤蟆鏡花襯衣不一樣,香港那邊的年輕人追求的是看本土片,聽粵語歌,講英文,吃西餐。
他們所謂的本土片,自然就是港片嘍。
香港電影市場體量近乎是固定的,以往長城影業和另外兩家中資電影公司對市場占有率十分的低。
說入不敷出都不誇張。
原因各種各樣,但最直接的,還是他們本身的屬性。
這三家公司實際上也能看做一體,大家都是左派嘛。
他們肩負著宣傳任務,給島內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拍出來的電影愛說教。
和後世的內地觀眾麵臨的境遇不同,你拍電影說教氣味太濃,那我就換一家電影院嘍。
大家市場競爭,彆家的看著舒服,看著放鬆,能逗我笑,我為什麼要花錢進電影院讓你教育我呢?
後世的內地觀眾就不太一樣了,他們麵對的不是電影,是春晚,人家開整之前,對著攝影機高呼,就是要在大年三十教育你,因為這一天你家人最齊,正好湊一塊一氣教育了!
這特麼的,換台都不咋好使。
這三家在島內被稱為左派的電影公司舉步維艱,作品帶有說教屬性僅僅是一方麵,也是被影迷最為放大的一個因素。
實際上,長城影業這三家公司是被業內排擠的,即便想拍觀眾愛看的電影,往往也很難請到有實力的編劇以及明星演員。
偶有編劇幫忙操刀,大多也選擇使用化名。
其中的艱辛與無奈,不是身處局中,很難體會。
惡性循環之下,表現在明麵上的最大問題就是缺錢。
向內地申請追加撥款和資金,可眼下哪都缺錢。
而當在北影廠,傅奇夫婦見到牧馬人的劇本,見獵心喜,向劉浩和王先農約稿,實際上並未抱太大希望的。
實話實說,牧馬人這類型的影片在香港上映,一準是撲街的。
結果誰也沒想到,兩人竟然拿出了開心鬼。
青春片,之前香港不知道有人專門拍過這個類型沒有,但開心鬼第一部,確確實實是長城影業的一次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