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對著佛像拜了下去,接著,她撕下自己衣服上的一塊布,咬破手指,用鮮血寫下了一封言辭決絕的信。
從那天起,郭襄就從少林消失了,也徹底從江湖上銷聲匿跡。
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裡,也沒有人知道她心裡在想什麼。
無色也在那天之後,選擇閉關修行。
曾經形影不離的三個人,在那一天後,徹底分道揚鑣。
一年後,張三豐終於從達摩洞走了出來。
此時年僅四十六歲的他,再次出現在萬界金榜時,麵容卻已儘顯老態。
十年的流浪生活,他的頭頂原本已經長出頭發,可如今卻全部花白,眉毛也白花花的一片。
他這副模樣,任誰都無法相信他才四十六歲。
或許是經曆了大破大立,又或許是不破不立,張三豐走出達摩洞時,已經突破到了武道大宗師的境界!
離開達摩洞後,張三豐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去尋找郭襄。
可當他看到郭襄留下的那封血書時,這位剛剛成為武道大宗師的他,好不容易恢複的精氣神瞬間仿佛被抽走了一半。
他當時的心情,究竟是心如死灰,還是萬念俱滅?沒有人知道。
達摩院首座要為張三豐重新剃度,他說再等等。
羅漢堂首座要為張三豐剃度,他還是說再等等。
從那以後,少林的山路上多了一個掃地僧。
大家都知道他為什麼掃地,他是在等一個人,一個或許永遠都不會回來的人。
他每天都認真清掃著山路上的落葉和灰塵。
達摩祖師曾走出達摩洞來看過張三豐一次,看著他每日清掃,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
他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神色,最後卻又歎了口氣。
菩提院和羅漢堂首座不明白祖師的意思,也沒有去打擾張三豐。
直到有一天,山路上的那個掃地僧突然不見了。
菩提院和羅漢堂首座看著堆滿落葉的山路,對視一眼,眼中都流露出無奈。
其實他們也很無奈,如果可以選擇,他們真不想再管這個“佛子”的事情了……
“隨他去吧!”
“若是有緣,他會成為繼我之後,中土佛門又一位傳奇人物。”
“若是無緣……”
“那也隻能說是命運如此!”
達摩祖師在張三豐消失的那天也出現了,旁人看到的隻是堆積如山的落葉,而他看到的卻是張三豐用四年時間,清掃了心中的塵埃與雜念。
“是!”
菩提院和羅漢堂首座心中雖有不甘,但聽到祖師這麼說,也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
正如達摩所說,張三豐用四年時間清掃了心中的塵埃。
他不再像以前那樣瘋狂地尋找郭襄,離開少林後,他每天遊走在山水之間。
他的手中總是捧著一本書,可能是佛經,可能是道經,也可能是儒家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