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諸侯討董_白話三國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章 諸侯討董(1 / 1)

先說韓馥,據《英雄記》記載,韓馥字文節,乃是潁川人士。他曾擔任禦史中丞一職,後來被董卓舉薦為冀州牧。當時的冀州,人口殷實,百姓富足,兵糧儲備也十分充足。袁紹當時駐守在勃海,韓馥擔心袁紹會起兵謀反,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派遣了數名從事前去監視袁紹,限製他的行動,讓袁紹的軍隊無法輕易調動。

東郡太守橋瑁為了號召天下諸侯共同討伐董卓,心生一計,他偽造了一封京城三公的書信,並將其傳送到各個州郡。信中詳細地陳述了董卓的種種罪惡,聲稱自己受到董卓的逼迫,已經到了無法自救的地步,殷切地期望各地能夠興起義兵,解救國家於危難之中。韓馥收到這封書信後,心中猶豫不決,他趕忙召集諸位從事,詢問道:“如今這局勢,我們到底是該幫助袁紹,還是該支持董卓呢?”治中從事劉子惠聽後,嚴肅地說道:“我們如今起兵,是為了拯救國家,怎能隻想著袁紹和董卓!”韓馥聽了這話,才意識到自己的短視,不禁麵露慚色。劉子惠接著又說:“戰爭本就是凶險之事,切不可輕易帶頭挑起。我們現在應該先觀察其他州郡的動向,如果有率先起兵的,我們再去響應也不遲。咱們冀州的實力在眾多州郡中並不弱,到時候,若能順勢而為,論功勞,冀州也不會在其他州郡之下。”韓馥覺得劉子惠說得很有道理,便采納了他的建議。隨後,韓馥寫了一封信給袁紹,信中痛斥董卓的惡行,表示支持袁紹起兵討伐董卓。

再看豫州刺史孔伷,《英雄記》中記載,孔伷字公緒,是陳留人士。張璠所著的《漢紀》裡提到,鄭泰曾評價孔伷說:“孔公緒擅長清談高論,能讓枯木逢春,讓衰微的事物重新煥發生機。”

兗州刺史劉岱,他是劉繇的兄長,其事跡在《吳誌》中有詳細記載。

河內太守王匡,字公節,泰山人。他為人輕財好施,憑借著行俠仗義在當地頗有名望。早年,他曾被征召進入大將軍何進的幕府,擔任符使一職。當時,王匡奉何進之命,在徐州征集了五百張強弩,一路向西,奔赴京城。然而,還沒等他趕到京城,何進就遭遇變故,被宦官殺害,王匡無奈之下隻好返回州裡。後來,王匡再次被啟用,被任命為河內太守。據謝承所著的《後漢書》記載,王匡年少時與蔡邕交好。但在這一年,王匡的軍隊被董卓擊敗,他狼狽地逃回泰山。回到泰山後,王匡並未氣餒,他積極收集勇猛之士,又組建了一支數千人的隊伍,打算與張邈聯合起來共同對抗董卓。不過,王匡曾先殺害了執金吾胡母班,胡母班的親屬們得知此事後,悲憤交加,他們聯合曹操,共同將王匡殺害。

勃海太守袁紹,他在當時的諸侯中頗具影響力。陳留太守張邈,也是一位有誌之士。東郡太守橋瑁,字元偉,是橋玄的族子。他之前擔任兗州刺史時,治理有方,在當地很有威望,深受百姓愛戴。

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是袁紹的堂兄。他曾擔任長安令,河間的張超十分欣賞袁遺的才華,曾向太尉朱俊舉薦袁遺,稱讚他“擁有冠絕當世的美德,具備經世濟時的度量。他忠誠守信、正直磊落,這都是上天賦予他的品質。至於他飽讀詩書,精通百家學問,登高能賦詩,見物能知名,在當今世上,幾乎無人能與他相媲美。”這些事跡都記載在張超的文集中。《英雄記》還記載,袁紹後來任命袁遺為揚州刺史,可惜他最終被袁術打敗。曹操曾稱讚袁遺說:“長大後還能勤奮學習的人,大概隻有我和袁伯業了。”這句話在魏文帝的《典論》中也有提及。

濟北相鮑信的事跡,則在他兒子鮑勳的傳記中有詳細記載。

各路豪傑彙聚一堂,共同推舉袁紹為盟主,曹操則被任命為行奮武將軍。至此,一場聲勢浩大的討伐董卓之戰即將拉開帷幕,天下的命運也在這一刻悄然發生著改變。

初平元年二月,董卓聽聞各路諸侯起兵討伐自己,心中惶恐不安,為避鋒芒,他做出了一個大膽且殘暴的決定——裹挾天子遷都長安。在撤離洛陽之前,董卓下令軍隊大肆燒掠,熊熊烈火瞬間吞噬了洛陽的宮室,曾經繁華無比的京城瞬間化為一片廢墟,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百姓哭聲震天,慘狀令人不忍直視。

此時,各路諸侯的軍隊分散駐紮在不同的地方。袁紹屯兵於河內,張邈、劉岱、橋瑁、袁遺則將軍隊集結在酸棗,袁術在南陽屯駐,孔伷駐守潁川,韓馥坐鎮鄴城。董卓的軍隊兵強馬壯,氣勢洶洶,袁紹等人畏懼董卓的軍威,誰也不敢率先出兵進攻。

曹操見狀,心急如焚,他向眾人慷慨陳詞:“我們興起義兵,目的就是為了討伐董卓這個殘暴的逆賊。如今各路大軍已經集結,諸位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倘若當初董卓得知崤山以東諸侯起兵的消息後,憑借著挾持天子的權威,占據洛陽周邊的險要地勢,向東進逼天下諸侯,就算他倒行逆施,我們也會麵臨極大的威脅。可如今他卻焚毀宮室,劫持天子遷都,致使天下震動,百姓人心惶惶,不知該何去何從。這正是上天要讓他滅亡的絕佳時機,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一戰便可平定天下,如此良機,萬不可錯失啊!”說罷,曹操毅然率領自己的軍隊向西進發,準備占據成皋這個戰略要地。張邈被曹操的豪情壯誌所打動,派遣部將衛茲帶領一部分兵力跟隨曹操一同出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曹操的軍隊行進到滎陽汴水時,遭遇了董卓部將徐榮的阻擊。一場激烈的戰鬥就此爆發,由於徐榮早有準備,曹操的軍隊陷入了苦戰。戰鬥持續了一整天,曹操的軍隊漸漸不敵,士卒死傷慘重。在混戰中,曹操不幸被流箭射中,他所騎的戰馬也身受重傷,行動艱難。關鍵時刻,曹操的堂弟曹洪挺身而出,他將自己的戰馬讓給曹操,曹操這才得以趁著夜色突出重圍,僥幸逃脫。徐榮見曹操所率領的兵力並不多,卻能與自己的軍隊激戰一整天,心中暗自思忖,覺得酸棗的防禦必定十分堅固,不易攻打,於是也率軍撤回。

曹操曆經艱辛,終於抵達酸棗。此時,駐紮在酸棗的各路諸侯軍隊加起來多達十餘萬,可他們每日隻知擺酒設宴,縱情享樂,根本沒有進攻董卓的打算。曹操看到這種情形,心中既憤怒又失望,他嚴厲地斥責了這些諸侯:“諸位聽聽我的計策,讓勃海太守袁紹率領河內的軍隊進逼孟津,酸棗的各位將領堅守成皋,占據敖倉,封鎖轘轅、太穀等險要關隘,完全控製住這些戰略要地;再讓袁術將軍率領南陽的軍隊進駐丹水、析縣,攻入武關,以此來震懾三輔地區。我們隻需高築壁壘,深挖壕溝,不與董卓正麵交鋒,多布置疑兵,向天下展示我們的軍威和正義之師的氣勢,憑借正義之師討伐逆賊,如此一來,天下很快便能平定。如今我們憑借正義起兵,卻因為猶豫不決而停滯不前,這讓天下百姓大失所望,我真為諸位感到羞愧!”然而,張邈等人卻對曹操的計策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

曹操深知,僅憑自己現有的兵力,根本無法與董卓抗衡。於是,他隻好與夏侯惇等人前往揚州招募士兵。揚州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被曹操的誠意和抱負所打動,撥給了他四千多名士兵。曹操帶著這些新兵踏上歸程,當軍隊行至龍亢時,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許多士卒突然發動叛亂。據《魏書》記載,叛亂發生在夜裡,叛軍放火燒了曹操的營帳,曹操手持寶劍,奮勇殺敵,親手斬殺了數十人,其餘叛軍見狀,嚇得紛紛逃竄,曹操這才得以逃出營帳。經過一番清點,發現沒有參與叛亂的士兵僅有五百多人。曹操並未氣餒,他繼續率軍前行,在銍縣、建平縣一帶,又陸續招募到了一千多名士兵。隨後,曹操率領著這支重新組建的軍隊進駐河內,等待著新的戰機。

在各路諸侯討伐董卓的局勢逐漸陷入僵持之際,內部矛盾也開始顯現出來。劉岱與橋瑁之間積怨已久,兩人關係惡劣到了極點。終於,劉岱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不顧大局,毅然出手殺掉了橋瑁,隨後擅自任命王肱為東郡太守,這一行為使得原本就不穩固的聯盟更加搖搖欲墜。

與此同時,袁紹和韓馥又在暗中謀劃著一件大事——他們企圖擁立幽州牧劉虞為帝。袁紹認為,當今天子年幼,又被奸臣董卓掌控,不如另立劉虞,這樣便能掌控局勢,擴大自己的勢力。於是,袁紹將這個想法告知曹操,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曹操聽後,堅決地拒絕了袁紹,他嚴肅地說道:“董卓的罪行,可謂是天下皆知,人神共憤。我們集結各路大軍,發動正義之師,遠近的豪傑紛紛響應,正是因為我們的行動順應了正義。如今的皇帝雖然年幼勢弱,受製於奸臣,但並沒有像昌邑王那樣犯下亡國的大錯。在這種情況下,若是輕易地改立皇帝,天下百姓又怎能安心呢?你們若是要向北尊奉新帝,那我就獨自向西,繼續討伐董卓。”後來,袁紹又得到了一枚玉印,在與曹操會麵時,他故意在曹操麵前舉起玉印,似乎在暗示自己有稱帝的野心。曹操看到這一幕,心中對袁紹的行為十分厭惡,隻是無奈地笑著。《魏書》中記載,曹操當時大笑道:“我可不會聽你的。”袁紹仍不死心,又派人去遊說曹操:“如今袁公勢力強盛,兵力雄厚,他的兩個兒子也已長大成人,放眼天下的英雄豪傑,有誰能比得上袁公呢?”曹操對此不予回應,從那以後,曹操越發覺得袁紹行事不正直,心中也逐漸萌生出了想要除掉袁紹的想法。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搬空家產隨母改嫁,在大院當團寵 諜戰:我有萬惡之王係統 克係腐潰邪神,從密大教授開始 冷婚三年,提離婚他卻跪了 穿成殘疾大佬的原配肥妻 救贖係統:開局魔術夾魔法 左右心室 我在末世活下去 死遁後師弟他過分粘人 上交係統帶飛祖國,全家哭求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