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青囊醫書2_麵具下的欲望2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章 青囊醫書2(1 / 2)

唐澤仁也沒再追問那個問題,又翻看著這本《青囊醫書》,內容比道長口授的詳儘很多,稍顯疑惑地問道:

“既然我們都有了華佗傳承,您還讓我還背那麼多醫書乾什麼?專心研讀這本《青囊醫書》不是更好嗎?”

道長笑了笑說道:

“首先古代醫書其言甚簡,非資質絕佳之人不能窺其一二。再次,這些都經過了幾十代的傳承,有很多內容都經過抄寫者的理解有所改變。

就連目前流傳最完整的《傷寒雜病論》,事實上也非仲景原著,有很多內容也是王叔和按照自己的理解而謄寫的。

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整理時難免會有失偏頗,這本書能保證有八成是與華佗相吻合就很不錯了。

所以讀任何一個名家大作,都需要仔細甄彆,用心領悟其中的奧妙。陳修園讀書三千,葉天士拜師過百,這都是精研醫學的典範。

隻有博采眾長才能真正學有所成,不讀三世之書,不可為醫,就是這個道理。

再就是中醫是講整體的,人和自然是一個整體,人的五臟六腑、氣血津液是一個整體,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時代不同了,人的疾病和治法以及藥物,也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我二、三十多歲時給人看病能做到十全八,就因為我那時經常遊走於紅塵之間,對世間的苦與樂感同身受。

但後來按照祖師的規定,為了六根清靜遁入深山修身養性,也就沒有那麼自信,對很多疾病也是束手無策。

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棲身在深山中而遠離塵世,讓自己與這個世界脫節。有很多疾病自然無法理解病人的病因,也就無法準確的辨證施治。

人不是機器,很多的疾病都是由於環境和情誌的影響,最終體現到了身體的某個部位或係統上。

所以不懂人世間的苦與樂,不融入社會,也無法成為真正的大醫,我這兩年才真正理解了大隱隱於市的道理。

這也是我一直不願意讓你修道,希望你按照正常人去生活。從古至今的名醫,沒有一個是在遠離塵世的深山中修煉出來的。

那種看了幾本醫書,或者得到了什麼秘籍,一下子就變成了無所不能的名醫,就連扁鵲華佗也不可能。

醫術必須與時俱進,那就離不開現實生活。我們這幾代其實已經誤入歧途,所以醫術也並不高明。

我給你的這本《青囊醫書》,除了最後那部分我也沒練過,其他的內容已經全部傳授於你,而你覺得自己的醫術如何呢?”

唐澤仁很尷尬地說:“弟子覺得也就剛入中醫之門,還未登堂入室!”

道長微微一笑說:“恐怕你的心裡不是這麼想的吧!當然了,以你現在的水平能做到十全六,已經非常難能可貴。

雖然和那些醫院的醫生相比算是很高的水平,可是如果嚴格來說,這隻能算作一個下工。”

唐澤仁知道《黃帝內經》上對醫生的水平有一個評價標準,叫做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

即使黃帝和岐伯這種神一般的存在,也不敢說包治百病,所以《黃帝內經》上沒有十全十的說法。

本來還有些自豪,心裡確實覺得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被道長說中心思,又馬上慚愧地說道:

“謹記師傅教誨!”

道長知道唐澤仁畢竟還是個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既要打壓讓他彆太膨脹,更多的是需要鼓勵,讓他有信心做到更好的自己,於是接著說道:

“要記住,中醫是經驗醫學也是實踐醫學,不多接觸病人,空談理論永遠也成不了大醫。

但所謂的經驗也並非都是自己親手治療過的,也是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總結和領悟出來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主要還在於自己的悟性。而不是單純依靠彆人傳授,或者看過的病人多就能自然獲得。

很多人學了一輩子中醫,也做了一輩子的醫生,但是真正的水平並沒多高,能做到十全四,在現在來說已經是很不錯醫生了。

可是葉天士十三歲就成了名動當地的名醫,這就是資質和悟性的不同,導致最終的成就也天差地彆。

你的資質和悟性遠超於我,隻要能守住本心,不囿於名利,以後的成就也會很高,成為當世華佗也不是沒有可能。”

唐澤仁知道,黃帝內經說的十全幾,都是指一次治愈率,也就是一接觸病人就能準確的辨症,並采用最優的治療方案。

並不是說醫生給這個病人看過病,最後這個病人的病好了,就算是治愈。事實上有很多病人並不是醫生治好的,而是自愈的。

隻要沒治反導致病情惡化,沒太傷正氣,有很多病人通過自身的正氣也能將邪氣驅逐出體外。

唐澤仁讓道長這麼一誇讚,心裡馬上就升起了一股豪氣。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做一個濟世大醫,在古今名醫錄中也留下自己的傳說。

唐澤仁又和道長學習了一個暑假,這一個假期,道長也沒再教他新的東西,都是以讓他給人看病為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偶爾會和他討論一下,一些特殊病例在不同情況下的治法。

也主要是聽他的見解,如果沒有特彆明顯的錯誤,道長一般也不反駁,隻是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因為中醫治病有同病異治的說法,也就是同一種病,不同的病人,治法可能完全不同。

也有異病同治的說法,看似不同的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治法有時候又完全相同,這也可以說是中醫的一大特色。

再就是對於醫生來說,對於同一個病人,讓不同的醫生來治療,也許治法完全不同,但是都能治好。

如果不是同時治療同一個人,也很難評價誰的治法最好。

但是世上沒有兩片同樣的樹葉,因此兩個醫生同時治療同一個人的情況也不可能發生,所以哪種治法最好,誰也說不好。

他總覺得道長可能馬上就要離開了,所以也很珍惜這最後的時光。

因為這本《青囊醫書》是道長抄寫的,其中有一些觀點其實已經摻雜了道長個人的理解。

所以對於書中的內容,隻要有一點兒不理解,馬上就會和道長請教。

這個假期也是收獲滿滿的一個假期,等他要開學時,道長說現在他已經完全出師了。以後能有多大成就,完全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等他高一第一學期寒假再來時,這裡已經空無一人,隻剩下一個空蕩蕩的道觀。

道長是飄然而去,還是真的羽化飛升就不得而知了,總之從此再也沒人看見過。

高中的課程對於很多人來說非常難,但唐澤仁感覺很輕鬆,他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反複研讀那些醫學經典。


最新小说: 朱明夜焰 三角洲:讓你救長官,你直接清圖 三國:我劉諶,三十天拯救炎漢 來自深淵我隻是普通生骸 廢品大王的重生輝煌路 精靈:寶可夢模擬人生 儒道至聖:從替考書童到萬國帝師 古異尋蹤 蓮印乾坤 關於我重生成坦娘的那檔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