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是周末,唐澤仁一早就來診所給方老侍診,上午的病人都看完了,再有十幾分鐘就到了午飯時間。
方老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他也沒其他事可做,就整理一下這一上午的病例,分析著如果讓自己來看,應該開什麼方……。
這時聽到今天來診所的兩個研究生也回到了隔壁,在小聲聊著天。
“那個小唐什麼來曆,看方老挺重視的,每次都帶著他在身邊!”
“聽說就是個剛上大學的大一學生,估計是方老的親戚吧!”
“我看不像,聽他們班的同學說,他的高考成績能上清華,自己選擇來咱們學校的。”
“能上清華不上,來咱們學校學醫?不太可能吧!學醫多枯燥,出來後成天和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打交道,掙不著錢還累,這不腦袋被驢踢了嗎?”
“個人有個人的理想,說不定人家就想當醫生呢。上次我還聽說,方老碰到一個不太好治的患者,和他討論治法呢。”
“估計也是考他呢吧,和他討論不可能吧,這幾個教授都是眼高於頂的人,怎麼會和一個小毛孩子討論呢。”
“要我看這幾個教授其實也就那麼回事,就是發表的論文多,治病的經驗豐富。
真正的碰到那些咱找不到頭緒的疑難雜症,他們也治不好。你看很多患者,看一段時間沒啥改善了就不再來了。
這裡我看不像醫院,更像個養生會所,有病沒病的都過來做個針灸按摩,自己心裡覺得有用,身體這疼那癢的毛病也沒了。”
“你這說法有些偏激,怎麼說咱也是針灸專業的研究生,不能這麼貶低自己的專業,我覺得來這裡實習還是能學到不少東西的。”
“不管怎麼說,看起來這個小唐挺有水平的,以前一定學過醫。看那氣質就和咱不一樣,說不定就是葉天士那樣的人才呢,嗬嗬……”
“要是真有水平還上什麼學呢,自己直接開個診所還不比上學強?”
“你這話說的完全就是沒腦子的話,如果沒有幾個老教授坐鎮,就咱幾個,哪個患者願意來這裡看病?”
“那不是咱的水平不夠嗎!”
“即使水平再高,沒有人讓你看,彆人怎麼知道你水平高不高?”
“隻要你治好幾個彆人治不好的人,還怕沒人知道你?”
“你這完全就是抬杠,普通的病人都不找你看病,那些疑難雜症怎麼會找你看呢?
難不成你去大街上或者大醫院裡,去搶那些快咽氣的給人家治好了?先不說你有沒有起死回生的水平,即使有,有你出手的機會嗎?
再退一步講,即使真的碰到了久治不愈疑難雜症,你又碰巧給治好了,又有多少人替你去宣傳呢?
他周圍的人有幾個會生病,又會有幾個來找你呢?等你的名氣積攢起來了,沒被餓死也七老八十了。”
“那你說古代的信息和交通都不方便,那些名醫又是怎麼出名的?葉天士十三歲就是當地的名醫,怎麼做到的呢?”
“古代的醫療資源匱乏,一個鄉甚至一個縣也沒幾個大夫,一般老百姓不是萬不得已,都不會去看病。
所以那時的醫生治療的都是急病重病,放到現在都是進急診或icu的,所以庸醫和良醫相對很好區分。隻要水平高,馬上就能出名。
現在的人健康意識增強了,有哪裡感覺到不舒服馬上就要去醫院。有很多病,其實治不治都一樣。
隻要不給治反了,慢慢的總會好,所以很難評價一個醫生的真實水平。要是真有大病都去大醫院找專家,有幾個會來小診所的?
學中醫對人的資質要求太高,一般人學一輩子也不能真正的登堂入室,中醫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再加上中醫勢微,相信中醫的人本來就不多,現在省城的幾個大的中醫醫院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其實沒幾個真正的好中醫。
你看咱還算學的好的,最起碼大多數的病咱也能治療,要不方老也不會問導師要咱過來實習。
隻不過對很多複雜一些的病辨不準,開方用藥心裡沒底。你想都讀到研究生了,現在都不能獨擋一麵,更彆說其他人了。
就拿方老的這個惠民堂來說,要不是在醫院的電子屏上打著前中醫學院教授,西川省……方默然,有這些名頭做背書,又有幾個人來這裡看病呢?”
“說的也是!可是咱又能怎麼樣呢?”
“不能改變環境就隻能適應環境了,等著畢業分配了再一步步的熬唄!,等咱也熬成了老專家了可能就會好些。
最起碼咱研究生畢業再花點錢找找關係,直接就能進省城的大醫院,平台高了機會也多,評職稱也容易。
要是本科畢業的,最後都得被分配到縣裡,那一輩子可就難有出頭之日了。”
“現在聽說好多行業都開始搞改革,要打破大鍋飯。要是醫院不搞大鍋飯,誰的水平高收入就高,估計努力提高水平人就會多一些。
像現在都是死工資,獎金的差彆也就那麼一點兒,能不能看病看多看少工資上也體現不出來,誰願意累死累活的學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都想著脫離一線,去那些輕鬆的崗位混日子去呢。”
“嗬嗬,要是真的那樣了,對咱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什麼時候都一樣,會乾的不如會寫的,會寫的不如會說的。
咱身邊的例子就很多,真正鑽研醫術的都是很有個性的,不懂得搞人際關係,不管在學校還是在醫院都好不到哪兒去。
那些成天專注於寫論文、評職稱的,反倒功成名就。真正當官的都是耍嘴皮子的,有幾個肚子裡有貨的呢。”
“你不會是說方老他們幾個吧!”
“你可彆瞎說,這話我可沒說。走吃飯去,下午還要幫導師寫論文呢!”
雖然房間的隔音很好,幾個人說話的聲音也小,像方老這種普通人根本就聽不到。但唐澤仁的聽力異於常人,所以聽的一清二楚。
同時也讓他了解到了一個事實,本科畢業最好的結果就是進縣裡的醫院,難道自己也要讀研讀博?
現在已經是浪費時間了,還要繼續浪費六年寶貴的時間嗎?真沒必要。縣醫院也挺好,隻要能名正言順的給人看病,在哪裡不一樣?
下午的病人不多,方老更多的時候也是和他討論最近的幾個比較特殊的病例,他也看得出來方老對他很認可。
但是患者不懂這些,他也沒辦法。在這種私人診所,人家都是奔著那幾個教授來的,根本就不給他機會。
要是在大醫院,一天來看病的太多,而坐門診的醫生少,如果不是情況特殊,病人沒得選擇,自然會找年輕醫生嘗試一下。
畢竟在普通老百姓看來,能進這種大醫院,一定也是有水平的醫生。
在這種資源嚴重不匹配的環境下,才有他們出頭的機會,這就是平台的重要性。
方老正在和唐澤仁說著話,手邊的電話響了,方老接完電話,就和唐澤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