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現在的大部分醫生在內,說起切診,大家的普遍認知就是切脈。
其實這是非常片麵的,事實上觸摸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屬於切診的範疇。
但為什麼連現在的醫生也都有這樣的認知,要說起這個問題來,唐澤仁也沒專門考證過,大概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
那時盛行“程朱理學”,主流思想是“去人欲,存天理”,將遵守三綱五常的封建道德規範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便是“男女授受不親”,如此一來,便將男女之間的分彆之感、距離之感,於社會層麵上限製得極為嚴苛。
醫生也是社會的一份子,所以也必須得遵守這種社會的變化。為了遵守這樣的道德規範,醫生也就都不進行腹部診查了。
到了後來,大概是清朝晚期,這種情況更加過分,連針灸也禁止了。
因為紮針要摸索穴位,而摸索穴位要裸露身體,尤其是在異性醫患之間,這可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在唐澤仁看來,為了遵守所謂的道德規範,而廢棄了中醫一個非常重要的診斷方法,這其實是非常荒謬的。
作為一個醫生,給病人看病都不接觸身體,那很多病根本就無法診斷和治療。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從那之後的醫書,很少有進行脈診以外的切診方法,尤其是腹部切診更是寥寥無幾。
久而久之,這種非常實用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醫診療手段就逐漸消失,近代的醫學方麵的書籍,也沒有一本對腹診單獨拿出來進行論述的。
所以,很多臨床醫生對這項技能很生疏,也不進行腹部診查,導致這種非常重要的診斷方法,隻是在極少部分有悠久師承的醫生中間流傳著。
唐澤仁被秦媧這麼一說,也沒有了開玩笑的心思,一邊給秦媧做診斷,一邊簡單解釋了一下腹部切診的重要性。
秦媧是完全信任唐澤仁的,也僅僅是開個玩笑,看唐澤仁當真了,也不再說這個話題,問道:
“你夏天的那次就說,我到了秋冬交接時要犯鼻炎,這次真還被你猜對了!你說這到底是咋回事?”
唐澤仁一本正經的說:
“這怎麼能叫猜呢?這就是中醫的神奇之處。張仲景通過望診就能判斷一個人二十年後因什麼病去世。
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與古之聖賢比起來,我這點兒水平也隻能算個雕蟲小技。
我記得當時也說過,如果注意防寒保暖可能就不會再犯,你忘了?”
秦媧不好意思地說:
“這個還真忘了,不過我覺得我這兩年也挺注意的。你看現在還沒入冬,我連貂皮大衣都穿上了!”
唐澤仁掃了一眼秦媧修長的大白腿,笑了笑說:
“其實最應該注意的是下身的保暖,人的陽氣是隨著太陽的運動,是從裡往外、自下而上緩慢生發的。
說太多你一時半會兒也理解不了,總之還是我上次說的,以後少穿裙子,多注意下身和背部的保暖,喝完這三服藥以後就不會再犯了。”
說完將開好的藥方交給秦媧,秦媧拿過來一看,就三味藥,而且藥量還很少:
生麻黃5克,製附子6克、細辛3克。
共十五副,五副合在一起煎兩小時,早晚分兩次服。
正準備去拿藥,總覺得有點兒不對勁,剛站起來又坐下,有些疑惑地問道:
“這不就是三副藥嗎,為什麼要開成十五副呢?是不是開的劑次多,醫院給你的提成多啊,嗬嗬……”
唐澤仁歎了口氣,解釋道:
“藥典上有規定,細辛一副藥的最大用量是3克,但是如果按照藥典的規定用藥,根本就不起作用,所以這也算是投機取巧吧。
沒辦法,想治好病,藥味和藥量都得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調整!”
秦媧還是有些不理解,問道:
“開什麼藥,用多大量不都是醫生說了算嗎?”
唐澤仁苦笑一下,說:
“醫生也有各種限製,必須遵守相關的規定。總之,這種事情各有利弊,我也不想說太多。
要是相信我就按照我說的做,不相信,您再找其他醫生給看看!”
秦媧裝作生氣地斜了唐澤仁一眼,說道:
“看你說的,我不相信你,大忙忙的,都快下班了來找你看病?你這人咋這麼小心眼呢,多問兩句就生氣了!”
唐澤仁趕忙解釋道:
“我就是發發牢騷,中醫的很多東西被各種條條框框限製的太死,其實也是中醫逐漸沒落的一個原因。
但是如果完全放開,也會出大問題,這也是很矛盾的事。我自己不忍心看到這種狀況,但又沒能力解決。
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都有毒性,重要的還在辨症和藥方的配比以及用量上,說白了就是看醫生的水平。
就像我給你的這個藥方,總共三味藥,有兩味屬於毒性很大的藥物,用藥時確實需要特彆注意,藥量過大就容易出現問題。
辨症不準治法不對,人參也能害人,辨症準確治法合理,砒霜也能治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彆說這兩味他們認為是大毒藥物,其實是治療一些急症、重症最常用的藥物了。
所謂的大毒藥物,其實也就是藥勁大,所以用不好了副作用也大而已。”
秦媧剛站起來,拿著自己的東西準備走,聽唐澤仁這麼一說,用很誇張的表情,開玩笑地說:
“你給我喝毒藥?那我也敢喝,哈哈……”
說完,扭著性感的身姿離開了唐澤仁的診室。
過了一會兒,唐澤仁帶著自己精心準備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走進了內科趙主任的辦公室,其他人基本也都到了。
三個老資格的主治醫師坐在沙發上,他們幾個近兩年畢業的小年輕,都隨便找個凳子坐在老前輩的兩側。
唐澤仁雖然上班還不到半年,但是通過大家私下的談論,對醫院裡各科室的主要領導也有個大概的了解。
在科室沒分的這麼細的時候,趙主任就是內科的副主任之一。從專業水平方麵來看,隻能說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