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技術人員,不會爭取,可能勞動果實會被彆人獲取。
所以不要以為技術人員不需要口才,不需要學經濟學。
經濟學講供給與需求,不懂這個,不懂交換,你的努力可能會白費。
不是每個人的勞動果實都會給你。
這就是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區彆。
我以前老是吃虧,技術人員很容易被扣上不會講話,不會搞人際關係,不懂得溝通的帽子。
其實這是一種套路,意思是你隻適合高技術,你也隻能高技術,所以你需要管理人員給你開路,所以很容易被人操縱,也就是分享勞動果實。
技術人員很難走上管理崗位,而管理崗位是收入很高的,權力也很大,為了維持權力,就會壓榨技術人員。
大多數技術人員被邊緣化,被另類化,這是一種剝削。
意思是你好好乾活,不要有其他企圖。
我由於也搞技術,所以會接觸很多技術人員,他們話不多,當然是在公眾場合,但私下裡,思維敏捷,談古論今,知識廣博,但為什麼總是被扣上不愛交流的帽子。
其實大多數非技術人員,談論的都是打情罵俏和家長裡短,領導八卦,這些對於我們是無趣的,我們喜歡討論技術和分析問題,而不是抱怨。
技術人員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思想,一般很少抱怨,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
抱怨是人際間拉近關係的方法,就是同仇敵愾,一通發泄就可以同病相憐,站在同一陣營,也就是同盟。
技術人員也需要學習經濟學,這樣在一些特彆場合就可以給出分析,而高人一等。
特彆是競聘和給領導建議時,這個可以立刻拔高站位,理解世界,而不是用情感感動對方。
第二個是口才,這個需要練習,就是幾個人討論,當然討論的內容不可以局限於技術,要學會分析人際關係和形勢。
討論需要群體,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完成的,最好三個人以上,越多越好。
因為你將來公開講話的時候是麵對很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紀念,所以人多時思想就多,就可以辯論,這樣對你的挑戰就大,相對的能力提升也大。
管理人員經常開會,都是很多人討論,這個是技術人員沒有的機會,所以搞管理有天然的優勢。
技術人員通常不會參與會議,而是被指派任務,也就是工具人,所以最後也不會分享果實。這也是一種製度,限製了發展。
所以跳出來的唯一方法就是練習。
先學會經濟學,這樣講話就有高度,有方法,有思路,人家也愛聽。
對於自己理財和投資也會有很大幫助。即使你不喜歡理財,但房子總要買吧,什麼時候買,如果連康德周期都不知道,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複蘇期,這四大周期,買錯了周期,要麼貴,要麼買不到。
所以勞動果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自己爭取的。
下麵一盤散沙,經理當然高興,但你也沒有機會,就是沒有資本去博弈,所以你就被扣了帽子。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職場小聰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