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帶寶寶中學習了很多人的初始狀態。
寶寶開始是沒有語言的,所以大多以哭來表達,所以這個時候隻能猜。
但隨著會一兩個詞開始,他們的一些行為就可以理解了。
大寶和小寶是一對雙胞胎,但性格會互相轉換。
例如和媽媽待得久的寶寶比較嬌氣,也比較霸道。
例如小寶以前和媽媽呆得久,大寶由奶奶帶。
雖然生活在一起,但兩個孩子就有明顯區彆。
後來換了一下,兩個寶寶性格剛好調轉。
以前大寶比較乖,看到妹妹總是謙讓。
如果大寶想要小寶的玩具,總是拿一個玩具放到小寶麵前,然後小寶就拿起新玩具,放下舊玩具,然後大寶就可以拿小寶的玩具。
而小寶要大寶的玩具,基本就是去搶,大寶總是把目光放到大人身上,但最終都會被小寶搶走,然後大寶有時會哭,大人會給她一個新的玩具哄她。
後來兩人的位置調轉,就成了小寶很乖,和大寶交換玩具。
坐椅子也是這樣。
以前大寶會自己坐小椅子,然後用手拍拍大椅子的座位,對著小寶啊啊兩聲,意思是小寶你坐大椅子。
後來兩人的在互換看護人後,情況剛好調轉。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而且隻要是媽媽帶的寶寶,總是怕失去媽媽,所以媽媽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一旦媽媽走出視野,就會哭鬨。
在兩個寶寶身上都有相同的事情發生。
作為監護人,她的權威性決定寶寶的行為。
所以人在一開始就有崇拜權威和依仗權威的思想。
也就是找靠山。
所以權威在弱勢群體的地位像天一樣高。
原因就是資源,也就是喝奶的權力。
所以即使是公平的,兩個寶寶都可以喝到奶,但還是有爭奪。
地位都是靠感覺,就是權威的青睞度。
這個是根深蒂固的。
當然年齡有差距,也就意味著,喝奶沒有爭奪,這時全憑個人能力。
所以大一點的孩子就占優勢,也就是拳頭。
實際上資源不管是否充足,都會有爭奪。
分配資源的人,基本就是權威。
所有人都會圍著權威。
資源是稀缺的,這個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由於人的欲望無限,所以對資源的占有就是與生俱來的本性。
人會選擇退讓,就是交換,禮貌和誘惑並行。
人是動物界唯一會交換的生物。
而且特彆喜歡交換。
就是對新鮮事物的掌控權。
我買了很多玩具,但都會過期,也就是玩膩了。
由於我比較喜歡電子產品。
所以寶寶總是玩我的電子設備。
特彆是按下按鈕就有不同的反應,這種東西對寶寶十分有吸引力。
也就是反饋機製。
有一次我拿一個帶顯示溫度的熱水瓶逗她們玩。
這個東西用手指點一下就可以顯示溫度,但期間久了就不太靈敏,所以有時甚至按幾次都沒反應,所以寶寶對這個熱水器的鐘愛程度就不太高。
但對於電腦就很感興趣,總是在我打開後,對著筆記本亂拍,然後屏幕不斷的彈窗口,她們就很高興。
大寶也學會了一個新的詞,打開,意思是把筆記本的折疊屏打開。
打開後她又要合上。
結果有一次鍵盤有支鉛筆,然後就悲劇了,屏幕碎了,後來隻好買了新的電腦。
碎屏的電腦對她們就不再有吸引力,因為怎麼拍都是黑屏,哈哈。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職場小聰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