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單個經濟主體如個人、企業、行業)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如何進行選擇,以實現效用最大化或利潤最大化。它的重點是個體決策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在市場中的相互作用。
一、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1.消費者行為理論
?研究消費者如何在預算限製下分配收入以獲得最大效用。
?效用理論:消費者的需求取決於商品帶來的滿足感效用)。
?無差異曲線:表示消費者在相同效用水平下的商品組合選擇。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消費者對某商品的額外效用隨著消費量增加而遞減。
2.生產者行為理論
?研究企業如何利用生產要素如勞動、資本)以最小成本生產產品。
?生產函數:描述生產要素與產出之間的關係。
?短期:存在固定生產要素,表現為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長期:所有生產要素均可調整,表現為規模報酬變化遞增、遞減、不變)。
?成本曲線:分析企業的成本結構,包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和總成本。
3.市場結構與價格理論
?研究商品價格和生產者、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係。
?完全競爭市場:
?大量買賣者,產品同質化,無市場進入壁壘。
?價格由市場決定,單個企業是“價格接受者”。
?壟斷市場:
?單一企業控製市場,能夠通過調節產量影響價格。
?壟斷競爭市場:
?多個企業生產差異化產品,價格有一定調節空間。
?寡頭市場:
?少數企業主導市場,彼此行為相互影響。
4.供求關係與市場均衡
?需求法則:商品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供給法則:商品價格上升時,供給量增加反之亦然)。
?市場均衡:供給與需求相等時的價格和數量。
5.要素市場理論
?研究生產要素如土地、勞動、資本)的需求和價格決定機製。
?勞動市場:工資由勞動的邊際生產力決定。
?資本市場:利率決定了資本的需求和供給。
6.外部性與市場失靈
?外部性:個體行為對他人或社會的影響未體現在市場價格中。
?負外部性如汙染)會導致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
?正外部性如教育)會導致社會收益大於私人收益。
?市場失靈:市場機製無法有效分配資源,需政府乾預。
二、核心理論與模型
1.價格機製
?價格是資源配置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