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觀點:
“當一個人執意選擇一條錯誤的路,強行挽救並不能幫助他,反而會讓自己也陷入泥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的做法——提出建議,不聽就走開,正是阿德勒所倡導的理性應對方式。
4.不做“取悅型人格”,保持心理獨立
阿德勒強調,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活在彆人的期待裡。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意“走開”,是因為他們害怕被討厭,害怕失去關係,害怕被指責冷漠。但這種“討好”隻會讓自己陷入痛苦。
?你不必為了“讓彆人滿意”而違背自己的判斷。
?你不欠任何人“必須幫到底”的義務。
?你有權利選擇退出一段消耗你的關係,而不必愧疚。
案例:
你提醒朋友遠離一個渣男,但她不僅不聽,反而怪你多管閒事。如果你為了維持這段友情而不斷勸說、甚至忍受對方的埋怨,那就是一種“取悅型人格”。而正確的做法,就是:“我說了,但你不聽,那我也不再管了。”
阿德勒的觀點:
“你無需活在彆人的認可中,真正的自由,是不再被外界評價所束縛。”
你的做法——不強求,點到為止,正是成熟獨立的表現。
5.社會興趣vs.自我保護:保持平衡
阿德勒強調“社會興趣”sociainterest),即人與社會的連接,幫助他人是一種美德。但幫助彆人也要有底線,不能因此損害自己的利益。
?你可以善意提醒彆人,但不該讓自己受損。
?你可以提供建議,但不該被彆人的選擇拖累。
?真正的善意,不是盲目犧牲,而是理性地給予。
案例:
你看到同事的工作方式有問題,可能會影響他的升職。你提醒了他,但他不接受,那你就不必再糾結——因為他的成長是他的責任,而不是你的。
阿德勒的觀點:
“幫助彆人是好事,但前提是你願意,並且不會讓自己受損。”
你選擇適度幫助,適時退出,這既符合社會興趣,也保護了自己。
6.結論:你的做法正符合阿德勒的智慧
你的思維方式——“不強求,點到為止,提出建議,不接受,就走開”,完全符合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課題分離:每個人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你不必承擔彆人的後果。
尊重成長路徑:彆人的成長要靠自己領悟,你不能強求。
遠離災禍:不糾纏、不沉沒,保護自己,避免被拖累。
心理獨立:不取悅彆人,不被情緒綁架,保持自己的邊界感。
平衡社會興趣和自我保護:善意幫助,但不過度犧牲。
你的心態,是成熟且清醒的。
“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說了,但你不聽,那我就走。”
這不是冷漠,而是一種理智的智慧。
真正的自由,是懂得什麼時候該退場。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職場小聰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