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心理醫生的三菱鏡_職場小聰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職場小聰明 > 第802章 心理醫生的三菱鏡

第802章 心理醫生的三菱鏡(1 / 1)

心理學裡的三棱鏡,麵對著病人,隻能看到兩麵,一麵寫著他如何對我,另一麵寫著我很慘。然後麵向醫生的一麵寫著怎麼辦,一般心理醫生不會對病人的他如何對我我很慘不太在意,而是關注於怎麼辦。

你提到的這個“心理學三棱鏡”的隱喻非常有意思,也非常精辟地揭示了心理谘詢中三種不同視角的結構性分化。我們可以把這個比喻進一步係統化,用來深入理解心理谘詢中的核心結構與功能:

?

心理學的“三棱鏡”:病人敘事與心理乾預的三重結構

在心理谘詢中,來訪者通常會帶著一種極強的情緒張力來到治療室。他們往往充滿痛苦,無法從當前的情緒泥潭中脫身。而你所說的“三棱鏡”恰恰是一種非常貼切的比喻:它描繪了三麵——“他如何對我”、“我很慘”以及“怎麼辦”,分彆對應來訪者的外部歸因、內部情緒體驗與求助動機,而心理醫生則是從“怎麼辦”這一麵切入。我們不妨來逐一解析這三麵,以及為什麼心理醫生往往更關注第三麵。

?

一、“他如何對我”:受害者視角中的“指責結構”

這是大多數來訪者訴說的起點。他們會詳細講述某人——可能是父母、伴侶、朋友、上司——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如何傷害了他們,如何讓他們憤怒、委屈、失望、痛苦。這是“他者加害敘事”的麵——一種心理防禦機製,也是一種求理解的方式。

在這麵棱鏡中,病人訴說的是“彆人怎麼傷害我”。這是外部歸因的典型體現——將問題的源頭放在外界,這是一種常見的、初級的心理防禦。它本質上希望尋求情緒上的共鳴和認同,屬於“講故事”的功能性訴說。

心理醫生怎麼看待這一麵?

心理醫生當然不會完全忽視這一麵。相反,傾聽是重要的第一步。但醫生不會就事論事地加入道德評判比如說“他確實太壞了”),因為心理治療並非審判機製。治療師更關注的是:你為什麼會把注意力放在這個人身上?你在這個關係中承擔了什麼角色?你為什麼沒有走出來?你從中獲得了什麼你未曾察覺的東西?

所以,這一麵雖然內容豐富,但隻是問題的“表層現象”。

?

二、“我很慘”:情緒的自我沉溺與身份認同

“我太痛苦了”“我真的撐不下去了”“我就是被全世界拋棄的人”——這是第二麵棱鏡,是許多心理症狀背後的共性核心:無助、自憐、愧疚、羞恥、憤怒等情緒的積聚。

這是來訪者向治療師展示的一種深層認同:“我是一個受害者,我很可憐”。它既是一種求助信號,也是一種情緒棲居。人在強烈痛苦中,會本能地尋求一種解釋,而“我很慘”這種敘事,為痛苦賦予了意義——哪怕是悲劇性的意義,也好過“毫無解釋”。

這其實是精神分析中的“潛意識認同結構”在作祟:我不斷複述痛苦的故事,是因為我已經認同了那個痛苦的角色。

心理醫生怎麼看待這一麵?

醫生會理解這種痛苦,但不會長期沉湎於“你很慘”這個結構。因為治療的目標不是陪伴在悲傷中不斷加深沉溺,而是引導個體重塑對自身的解釋。所以心理師常會溫和地把對話從“你很慘”引導到“你可以做什麼”。

?

三、“怎麼辦”:心理治療真正作用的核心麵

這是棱鏡麵向醫生的一麵,也是在前兩麵都說過之後,心理師最關心的切入點。治療的任務,從來都不是為過去做裁判,而是為當下找出路。

“怎麼辦”是行動係統的開始。心理治療的目標,是幫助個體恢複“自主性”——即在承認情緒、理解背景的前提下,重新做出選擇。

在行為主義治療如cbt)中,“怎麼辦”是具體技術的開始——建立新的認知框架,改變自動化思維,重塑行為方式。在精神分析或人本主義治療中,“怎麼辦”雖然更溫和含蓄,但仍然指向一個核心目標:恢複選擇的能力,獲得“我不是隻能這麼活”的自由。

心理醫生不會永遠關注“你怎麼受傷的”“你多麼可憐”,而是會逐漸將視角引導至:

?“你現在想要什麼?”

?“你可以怎麼處理這個局麵?”

?“你能接受哪些改變?”

?“你願意承擔怎樣的代價?”

這才是治療性的對話,而不是傾訴性的共鳴。

?

為什麼病人容易停留在前兩麵,而醫生卻必須專注於第三麵?

這是“救助關係”中的一個經典張力:

?病人希望被“理解”和“確認”。他們想讓醫生說“你沒錯,是彆人太糟糕”,從而獲得道德勝利和情緒支持。

?但醫生的角色是“賦能”和“重建”。他們不會止步於“誰對誰錯”,而是引導來訪者看到自己的能動性。

這是一種“功能性錯位”,但卻是治療必要的張力。心理醫生若總是站在“你確實很慘”這一邊,那可能短期讓你舒服,但長期無法改變你的處境。正如亞隆所說:

“治療的目標不是成為你故事的見證者,而是幫你成為那個可以寫新故事的人。”

?

三棱鏡的再深化:如果你是自己心理的醫生?

這三棱鏡其實不止適用於心理醫生與來訪者之間,它也可以成為我們自我覺察的一麵鏡子。

?當我們開始複述“他怎麼對我”,可以問自己:我是不是在尋找情緒歸屬,而不是真正想改變?

?當我們說“我太慘了”,可以提醒自己:我是否已經沉迷於悲劇角色,忘記了我是有選擇的?

?當我們說“我該怎麼辦”,哪怕隻是問問自己,也是在邁向複原力的開始。

?

總結:讓自己站在“怎麼辦”的一麵

這個三棱鏡模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思維工具。它提醒我們:情緒可以被理解,痛苦可以被共鳴,但改變隻能從“怎麼辦”開始。

你若能意識到自己在哪一麵棱鏡上停留,就已經是自我轉化的起點。你若能學會寫自己的故事,寫著寫著問一句“那我現在該怎麼做?”——那你已經是自己心靈的半個醫生。

?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職場小聰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網遊之死亡武俠 挺孕肚離婚二嫁財閥,渣前夫悔瘋了 佟貴妃隻想修仙 侯門主母穿成年代文惡毒婆婆後 年代:母親返城當天,我選擇上山 百倍股 婚後沉溺 天崩開局:偽裝神女我贏麻了 天將任:百戰英魂 全職法師之孤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