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方遠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幅畫麵。
歐式風格的洋房矗立在梧桐樹下,爬滿藤蔓的圍牆內,噴泉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暈。
他知道,那個年代華僑歸國支援建設的故事數不勝數。
這些老人將最寶貴的年華,獻給了國家,在功成身退後,才選擇回到親人身邊。
他們用半生的心血,為中國科技發展築起基石,這樣的人,的確值得敬重。
兩輛三輪車一直騎到街道的儘頭,黃浦江潮濕的風裹挾著汽笛聲撲麵而來。
拐過街角時。
顧方遠二人一陣無語。
沒想到這麼巧,賣房子的人,竟然距離他們停船的地方,沒有超過500米。
不過也就是這500米,宛如跨過了一個世界。
一邊是繁忙的碼頭,周圍都是絡繹不絕的來往人群。
另一邊,突然變得寧靜下來,周圍還有不少花壇樹木,周圍房屋大多都是歐美風格。
就好像跨越了‘租借地’。
靠近黃浦江邊,還有一片小型濱江公園。
站在濱江公園的江邊,甚至可以看見遠處‘楊樹浦碼頭’繁忙的景象。
“這裡原本是美英租界,所以很多地方保留了西方風格。”林昌軍抬手擦了擦額角的汗,“後來收回租界,又將這些房子分給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他指著江邊那座哥特式鐘樓。
“晚上來濱江公園散步,還能看見江對岸的霓虹。這附近住著不少外國人,普通人很難交流,不過對你來說沒什麼障礙。”
他是親自領教過顧方遠的英語水平。
自己在對麵連個弟弟都算不上。
林昌軍帶兩人在周圍轉了一圈,這才來到花園洋房。
顧方遠不但在這裡見到了老研究員,還有研究員的妻子和兒女。
老研究員的兒子和女兒這次過來,就是接老人家回美國的。
原本準備將房子交給朋友幫忙代售,剛好林昌軍打電話過去,乾脆親自接待了。
穿過爬滿紫藤的拱門,一座花園洋房豁然眼前。
主樓紅磚清水牆,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尖頂閣樓的老虎窗探出半卷窗簾,總共三層。
次樓車庫的鐵藝大門緊閉,旁邊晾曬的亞麻桌布隨風輕擺。
前院的噴泉池早已乾涸,卻仍能看出巴洛克風格的繁複雕刻,玫瑰園裡,褪色的木牌歪斜地寫著拉丁文植物學名。
可能為了省錢,庭院維護的並不是很好。
“顧先生?”銀發老者推開雕花木門,身後跟著西裝革履的子女和裹著羊絨披肩的老婦人。
老人的中山裝袖口磨得發白,卻彆著一枚鋥亮的國徽領針,“原本準備委托老友代售,沒想到小林來電話,倒是省了周折。”
“老人家,冒昧前來,打擾了!”顧方遠禮貌回應。
老者笑著招呼眾人進屋。
顧方遠踏入玄關。
水晶吊燈的光斑在意大利進口的大理石地麵上跳躍。
胡桃木樓梯扶手泛著包漿的光澤,轉角處陳列著青銅犀牛雕塑,空氣中浮動著雪鬆香與舊皮革的氣息。
二樓書房的書架上。
俄文與英文的學術著作擠得滿滿當當,泛黃的論文手稿間,還夾著張泛黃的合影年輕的研究員站在實驗室裡,身後是蘇聯專家豎起的大拇指。
顯然還沒來得及收拾完。
老爺子的兒子,為他們介紹了一遍房屋。
“這房子帶全套家具,連傭人也沒有辭退,你要用就留著,不用就打發走。”老人的兒子推了推金絲眼鏡,從公文包裡拿出各類房屋證明。
“不過得提醒您,現在特殊時期,傭人......”他壓低聲音,“最好說是遠房親戚。”
“明白,多謝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