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秦奮正坐在返回南江的火車上,看著窗外掠過的田野。
他摸了摸口袋裡的英雄鋼筆,想起父親的囑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在他旁邊坐著的是秦家老三,秦思清。
秦奮為了表達誠意,特地邀請秦思清一起前往小崗村,勸說顧方遠。
而遠處的顧氏工業園裡,機器的轟鳴聲正穿透晨霧,像是在為這個時代奏響序曲。
吉普車停在服裝廠門口。
顧方遠推開車門,迎麵而來的是縫紉機的嘈雜聲和布料的味道。
他回頭看向岩崎娜美和鬆下美奈子,陽光落在他身上,笑容爽朗:“二位,準備好看看中國工廠的樣子了嗎?”
兩個日本女人對視一眼,岩崎娜美點了點頭,鬆下美奈子也整理了一下衣領。
當上千平米的廠房大門緩緩打開,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轟鳴的縫紉機聲,裹挾著棉布特有的溫熱氣息撲麵而來。
岩崎娜美下意識拉緊粉色羽絨服的拉鏈,卻被眼前的景象震得挪不開眼....
二十條銀灰色的流水線如同鋼鐵巨蟒盤踞廠房,女工們身著統一的靛藍工裝,在各自工位上化作精準運轉的齒輪。
最前端的女工,利落地抖開一卷藏青色紡布。
布料在金屬固定架上發出清脆的“啪嗒”聲,像極了老式膠片機啟動的前奏。
布匹穩穩地放在固定架上,然後輕輕一推,交給下一個人。
第二個人接過固定架,目光如炬,迅速裁剪出所需的布料大小,手法精準,毫不拖泥帶水。
剪下的布料,隨即被傳遞給第三個人。
鬆下美奈子看著裁剪工手中的電動裁刀飛速遊走,碎布如雪花般簌簌落在下方的收集筐裡,不禁輕呼:“這裁剪精度,堪比我們東京的高定工坊!”
“這叫熟能生巧,他們不斷重複同一個崗位,哪怕閉著眼做出來的效果也比普通人強很多。”顧方遠跟在一旁解釋。
俯身撿起一塊邊角料,指尖摩挲著整齊的鎖邊:“幾個月前,她們還在用剪刀,為了增加效率,特地從德國進口了一批設備。”
喬治的功勞最大。
沒辦法!
顧方遠這邊總是喊產能不夠,為了能多拿到一點貨,他特地跑了一趟德國,經過半個月交涉,才總算拿到這批設備。
結果顯而易見。
自從有了這批紡織品加工設備,工人數量降低了,但產能卻提高了13....
第三個人仔細檢查布料的大小,順手修剪掉多餘的毛邊,確保每一寸布料都完美無瑕,然後繼續傳遞給第四個人。
岩崎娜美湊近質檢工位,隻見女工戴著白手套,用遊標卡尺精確測量領口弧度。
陽光透過廠房的氣窗斜照進來,在布料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紋路,宛如流動的琴鍵。
“不良品率控製在0.3以內。”顧方遠遞來質檢報告,紙頁上的紅章還帶著油墨的溫熱,“每個工位都有獨立的質檢節點,就像給衣服上了層層保險。”
第四個人坐在縫紉機前,手指靈活地操作著機器,將布料巧妙地縫合,形成衣服的主體。
完成後,他毫不猶豫地將半成品交給第五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