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求將我的電廠並入國家電網,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賣電,而是為了形成一個局部的供電保障網絡。
在我的電廠電力有富餘時,可以反向支持市網,而在市網緊張或者我的電廠需要檢修時,也能從主網獲得必要的備份支持。
最終目的,是為了確保所有與我相關的企業,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停電停產的風險。”
說到最後,他的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直視沈長青,語氣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甚至有點“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意味。
“我跟您說這麼多,真正的目的就是想告訴您,解決南江市乃至更大範圍的供電緊張問題,這本就是國家電網義不容辭的責任。
而我現在的行為,實際上是在自掏腰包,主動替國家電網分擔壓力、解決問題。你們非但不應該感到為難,反而應該全力支持才對。”
沈長青的嘴角再次控製不住地抽搐起來。
這一次,卻並非因為單純的震驚,而是源於一種徹悟後的無奈和一絲被精準算計的佩服。
如果說一開始,他完全被顧方遠那種視金錢如糞土的鋪張浪費行為所震撼....
那麼聽完對方這層層遞進、邏輯縝密的全部“解說”後,他總算徹底回過味來了。
眼前的這位顧老板,哪裡是在單純地向他解釋緣由?
這分明是在手把手地教他,甚至可以說是塞給了他一份無懈可擊的“標準答案”和“行動綱領”。
讓他幾乎可以原封不動地拿著這份“稿子”,去向上級領導進行彙報和遊說!
他已經可以想象.....
當自己將顧方遠這番“我為國家分憂,爾等為何阻撓”的論調。
尤其是那句點睛之筆——“這本就是國家電網該解決的問題,我隻是在給他們分擔壓力”——原封不動地彙報上去時,上麵的領導們那副啞口無言、欲辯無詞的尷尬表情。
這件事無論最終結果如何....
隻要將顧方遠的這個態度和邏輯反饋上去,對方的目的其實就已經達成了一半。
國家電網若同意接收並網,那自然最好,皆大歡喜。
可如果電網方麵出於種種顧慮拒絕了……
那顧方遠就等於憑空握住了一個極具分量的“把柄”,隨時可以用來“敲打”國家電網。
到時隻需要輕飄飄地放出一點風聲——“某私人企業願自掏腰包為國家電網分憂解難,卻遭國家電網無情拒絕,且不願協助解決該企業麵臨的實際供電困難”。
這消息一旦傳開,引發的聯想和質疑將是致命的:明知供電緊張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卻不去解決,反而拒絕民間資本的助力,這是什麼行為?
這豈不是公然反對國家大力推行的改革開放政策?
甚至可以輕易上綱上線到“思想保守,阻礙經濟建設”的高度!
這頂大帽子一旦扣下來,分量之重,誰都背不起!
想通了這一切關竅。
沈長青再次看向眼前這個年紀比自己小了足足一輪還多的年輕人時,內心的震撼已然達到了頂點。
這縝密的心思,這老辣的手段,這步步為營的算計……
哪裡像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這簡直就是一個在商海政界沉浮了萬年的老狐狸成了精!
他下意識地端起已經微涼的茶杯,猛喝了一大口,試圖壓下喉嚨間的乾澀和心中的驚濤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