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內廠家生產、符合顧方遠要求的國產發電機組設備,也開始通過重型卡車,一車車地陸續運抵小崗村發電站工地。
荒廢了一段時間的發電廠項目,再次變得機器轟鳴,進入了緊張的重啟和安裝階段。
關於私人電廠並入國家電網的這個關鍵問題....
供電局經過層層請示和激烈討論,最終還是沒能敢開這個先例,沒有同意普遍性的私人電廠並網政策。
但他們最終還是做出了一定的妥協,專門下發了一份批複文件。
同意將“顧氏小崗村發電廠”作為一個“特事特例”,接入國家電網係統。
對於這種明顯是“掩耳盜鈴”、隻做不說式的處理方式,顧方遠心知肚明,但也並不在意。
他深知改革往往始於特例。
隻要自己的實際目的能夠達到,為電廠爭取到並網運行的資格,名義上的說法並不重要。
時間很快來到了4月25日這一天。
顧氏集團的所有高層管理人員,包括顧蘭、曹平安、馬秋元等核心人物,全部早早地齊聚在一個全新建成、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外。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期待和一絲緊張。
此外,南江市市長葉皓也親自帶著市裡發改委、工業局等相關部門的一批領導乾部,特地前來參加顧氏集團第一台自主生產電視機的下線儀式,以示支持和重視。
儀式先是按照慣例進行了一番簡短的講話和賀詞。
葉市長和顧方遠分彆發表了鼓舞人心的致辭。
隨後,在所有報社記者和與會人員的簇擁下,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了恒溫恒濕、一塵不染的車間內部。
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條長達幾十米的自動化流水線。
它如同一條鋼鐵巨龍,靜靜地臥在車間中央。
流水線兩旁,穿著統一天藍色工作服、戴著白色帽子和防靜電手環的工人們,交替就座,神情專注而嚴謹。
一箱箱貼著標簽的電視機配件,被物料員用小車精準地送到每位工人的腳邊。
工人們熟練地拿起零件,在流動的傳送帶上開始進行組裝。
今天雖說是第一台電視機下線,但工人們早在之前,就用配件模擬過無數遍。
更準確的說,今日是批量生產的第一台電視機。
從最內部的電路板安裝、焊接,到顯像管的精準放入,再到外殼的扣合、螺絲固定……
每一個環節都井然有序,精準流暢。
從最初的金屬框架和電路板開始.....
隨著流水線緩緩移動,經過幾十個工位的接力操作。
當產品到達流水線末端時。
一台完整的、外殼光潔的14寸彩色電視機赫然成型!
在場的所有顧家成員和高管都屏住了呼吸,緊張得幾乎不敢說話,目光死死地盯著那最後的關鍵環節——檢測台。
第一台完成組裝的電視機被小心翼翼地搬下流水線。
接通電源,連接信號源……
技術員深吸一口氣,按下了開機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