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發生那種事....
他宮本織田就不僅僅是能力受到質疑了,恐怕直接可以卷鋪蓋回日本謝罪,根本沒法向三菱總部交代。
最終,這家具備年產三十萬隻手表能力的企業,被顧方遠以兩千萬的價格穩穩拿下。
這個價格不算便宜,但也在合理的預期範圍之內,屬於一個買賣雙方都能接受的公道價。
手表廠的估值之所以偏高....
一方麵是其本身具備一定的生產技術基礎。
更主要的還是廠裡那幾條從國外進口的精密機床和自動化裝配線,這些硬資產在當下國內是相當稀缺和值錢的。
接下來便是繁瑣的簽訂合同、進行廠區交接、安撫原有員工、組建新的管理團隊並進行磨合……
一大堆事務等著顧方遠去處理。
時間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如同指縫間的沙粒,抓也抓不住。
轉眼間,距離簽訂合同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兩個月。
這段時間裡.....
顧方遠僅僅回了一趟南江市處理緊要事務,其餘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撲在了省城新接手的家具廠和手表廠上。
他首先對家具廠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原先那些掌握傳統人工雕木技術的老師傅全部高薪保留下來,但不再招收新的學徒。
這部分人力被集中起來,專門負責製作需要精雕細琢的高端定製家具,走精品化路線。
同時,他斥資從南江市第一機械廠定製引進了五套半自動化的模塊式生產線。
每套生產線專門負責生產一種標準化櫃體。
每套生產線又分好幾條生產環節,比如一條生產線專做側板,一條專做門板,另一條負責抽屜……
所有部件生產完畢後,統一運送到最後的組裝車間進行拚接,最終形成完整的櫃體。
這樣做出來的櫃子,外形、尺寸都高度統一。
雖然款式上顯得有些單調,缺乏個性,但所有的板件幾乎都由機械完成,尺寸精準,瑕疵率極低。
再經過統一的塗裝處理後,反而呈現出一種簡潔、規整的現代感。
當然,在這個年代,大多數人還看不懂這種風格,往往將其統稱為“歐美風”或“洋氣”。
其次是手表廠的工藝改進。
說實在的,手表的機械原理和技術本身並不算特彆複雜,真正的難點和核心壁壘,全在於精密機床的加工精度和穩定性。
這一點對於擁有進口設備的省城手表廠來說,倒算不上什麼難以逾越的障礙。
顧方遠心裡很清楚....
想讓這家老牌手表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煥發生機、脫穎而出。
突破口隻能放在兩個方麵:
一是獨特新穎、符合甚至引領潮流的外形設計;二是逐步建立起來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對於手表廠的改革.....
顧方遠采取了相對穩健的策略,並不急於求成。
他隻是從記憶中挑選了幾款後世經過市場檢驗、備受追捧的經典腕表設計圖,交給了廠裡的技術骨乾,讓他們依樣畫葫蘆進行試生產。
他給手表廠下達的指令很簡單:暫時不用過多考慮銷售壓力,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吃透新設計、確保產品質量、開足馬力進行生產積累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