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普遍的認知環境下。
一個理性的西方消費者,有多少會願意放棄熟悉的日本或歐洲品牌,去購買一個來自中國的、名不見經傳的電視機呢?
這是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
“我明白!”顧方遠點點頭表示認同,“不過二位可能理解錯我的意思了。”
喬治神色一愣,疑惑道,“什麼意思?”
“意思是....我並不打算把電視機賣到西方,而是打算用你們西方人的身份,把電視機賣到東南亞。”
顧方遠的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顆石子,讓喬治和索菲亞陷入了短暫的錯愕。
喬治臉上的疑惑更深了,他微微前傾身體,“用我們的身份?賣到東南亞?顧,你的意思是……”
顧方遠嘴角勾起一抹運籌帷幄的笑意,進一步解釋道:
“沒錯!我並不打算直接以‘中國製造’的身份去硬闖西方市場,那確實困難重重。
我的計劃是,借助二位在西方世界的信譽和背景,為這批電視機披上一層‘西方血統’或‘高端進口’的外衣,然後將主戰場放在正處於經濟起飛前夜的東南亞地區。”
他拿起茶幾上的茶杯,輕輕呷了一口,繼續清晰闡述他的商業邏輯:
“雖然電視機在東南亞的售價可能比不上西方,但那裡的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遠非漸趨飽和的西方市場可比。
西方家庭電視普及率已經很高,消費者品牌忠誠度強,新品牌難以切入。
但東南亞不同,那裡正處在電器消費的爆發增長期,普通民眾對電視機品牌的認知度還不高。
他們在選擇產品時,往往更傾向於相信售賣者的身份和背景——比如,一位來自歐洲的貴族小姐,或者一位法國商業大亨推薦或代理的品牌,天生就帶有一種‘高端、可靠’的光環。”
顧方遠的話說得非常直白,甚至有些尖銳。
他點明了一個在這個時代普遍存在,但大家往往心照不宣的事實: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由於曆史和經濟原因,“崇洋媚外”的思想確實相當盛行。
他正是打算巧妙地利用這種普遍心理,將自己的產品像摻沙子一樣,悄無聲息地滲透進千家萬戶。
他的長遠目標是,先讓東南亞的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熟悉並信賴他的品牌。
等到品牌影響力和用戶基礎穩固之後,即便將來消費者知道了電視機其實是“adeinchina”,也因為習慣了產品品質而更容易接受。
甚至可能因為性價比高而更加青睞。
喬治和索菲亞聽完這番詳儘而大膽的闡述,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錯愕,逐漸轉變為震驚,最後化為一種豁然開朗的欽佩。
他們麵麵相覷,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驚歎:怎麼都沒想到,生意竟然還可以這麼做!
現在仔細回想.....
西方的電氣類商品,尤其是打著歐美品牌旗號的,在東南亞的確備受追捧,往往能賣出更高的溢價。
最關鍵的是.....
顧方遠提出的這個方案,恰好能利用到他們現成的人脈資源!
索菲亞所在的家族,一直與菲律賓的上層社會保持著聯係;
喬治的一位重要生意夥伴,長期在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地經營,擁有成熟的銷售網絡。
當初喬治之所以來中國開拓市場,也是受了這位朋友的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