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方遠順勢為自己的物流業務打了個廣告。
現如今,他麾下的貨車運輸隊和內河沿海船隊,都已經從各個工廠中獨立出來,成立了專業的貨運公司和航運公司。
這樣做主要有幾個目的:
一是為了財務管理清晰,避免以前那種廠隊不分、賬目混亂的情況;
二是為了讓這些運輸力量能夠合法合規地承接外部業務,創造更多利潤。
現在有機會,自然要優先給自己的“嫡係”運輸隊伍拉生意。
其實,這種業務分離還有一個附帶的好處,是顧方遠在經營中慢慢體會到的。
比如這台電視機,出廠價明確是500元。
如果還像以前那樣運輸隊隸屬於工廠,那麼報價時很可能就要把運輸費直接加進去,比如報給客戶520元。
雖然實際總支出可能差不多,但給客戶的心理感受卻截然不同——520元就是比500元“貴”!
而現在,清晰的“出廠價”加上透明的“物流服務費”,反而顯得更規範,也更容易讓客戶接受。
“沒問題!運輸費用我們完全可以承擔!”喬治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甚至覺得這根本不算個事兒。
這個價格對他來說,簡直和白菜價差不多!
巨大的利潤空間讓他心跳加速。
他甚至開始在心裡盤算,要不要膽子再大一點,除了主攻東南亞市場之外,也弄一批電視機送到競爭激烈的歐美市場去試試水。
雖然理論上歐美電視機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但顧方遠設計的這些電視機款式......
無論是那些印著自由女神像、埃菲爾鐵塔的“特供版”,還是那些搭配了時尚電視櫃的組合.....
實在讓人賞心悅目,與傳統方正笨重的電視機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嘗試換位思考:如果自己家裡需要更換一台電視機,在商場裡看到一台設計如此新穎獨特的顧氏電視機,和旁邊那些千篇一律的常規款式擺在一起,自己會買顧氏的電視機嗎?
答案是肯定的!
隻要價格不是天差地彆,自己很可能就會出於好奇和審美,選擇買一台回去試試。
所以說,歐美市場也並非鐵板一塊,絕對沒有新品牌的機會。
關鍵還是在於產品本身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
顧方遠的這些設計,說不定真能在歐美市場殺出一條意想不到的血路。
最關鍵的是,價格優勢太明顯了!
喬治清楚地知道。
目前一台普通的14寸黑白電視機,在美國市場最少也要賣到300美元以上。
而彩色電視機更是昂貴,往往需要花費三四千美元才能買到一台像樣的。
如果能成功在歐美市場打開銷路.....
哪怕隻是以遠低於本土品牌的價格銷售,這些來自中國的電視機也至少能帶來一倍以上的利潤!
這簡直和彎腰撿錢沒什麼區彆!
馬克思的《資本論》中不是有一段經典論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