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進來的人正是張建國——那個在顧方遠前世記憶中,本該成為江南省首富的張建國!
也是那個曾經一度被秦家逼迫、走投無路,最終在顧方遠的乾預下,才得以擺脫控製,並成功接手四圍山開發區項目的張建國。
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自從擺脫了秦家的桎梏,張建國憑借著自身的韌勁和顧方遠有意無意的扶持,竟然真的在四圍山開發區紮下了根,並且發展得有聲有色。
他不僅承接了顧氏集團部分產品的配件加工業務,還利用積累的資金和資源,創辦了一家擁有自主品牌的服裝廠。
如今的他,早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也算是在商界小有身家的企業家了。
兩個月前....
他受顧方遠的親自邀請,再次回到了省城這個更大的舞台。
開始著手為顧方遠秘密籌備一件大事——組建一家全新的自行車廠。
顧方遠身為重生者,太清楚未來幾十年裡,凡是“帶輪子”的產業——無論是自行車、摩托車還是後來的電動汽車——其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有多麼巨大。
這塊巨大的蛋糕,他一個都不打算放棄。
上次競標會上。
他雖然成功阻擊了三菱公司,但自己也未能成功收購省城自行車廠。
不過這並未讓他氣餒。
他立刻啟動了備用計劃——自己投資,新建一家自行車廠!
至於最關鍵的生產許可證問題....
還是副省長白榮貴在私下交談時給他提了一個醒:省城原本並不止一家自行車廠,而是有第一自行車廠和第二自行車廠兩家。
第二自行車廠在幾年前因為經營不善,已經與現在這家原第一自行車廠)合並了。
雖然工人和設備都合並了,但第二自行車廠的那個經營牌照,由於種種原因,至今沒有走正式的注銷程序。
當然,在這個年代,很多企業倒閉就是倒閉了,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注銷”一說。
很多資質就這樣懸在那裡。
這就意味著,隻要這個“省城第二自行車廠”的實體重新開始運營,那個牌照就依然有效!
在副省長白榮貴的牽線搭橋下。
顧方遠私下與國資局進行了接觸,最終以一百萬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了這個早已名存實亡、隻剩下一個空殼和一張牌照的“省城自行車二廠”。
這筆交易,各方都很滿意:
國資局平白得了一百萬的“意外之財”;
市政府對未來多了一家極具潛力的納稅大戶樂見其成;
而顧方遠,則用相對低廉的代價,順利拿到了夢寐以求的自行車生產許可證,掃清了最大的政策障礙。
唯獨有一個人對此感到極度不爽....
那就是秦父!
他眼睜睜看著顧方遠在自己眼皮底下,用這種“鑽空子”的方式,繞開了他之前的布局,再次涉足自行車產業。
氣得幾乎咬碎後槽牙!
可麵對既成事實,以及來自省裡明確的支持態度,他一個人也無力強行阻止。
如果他再跳出來橫加乾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