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喬治這番“坎坷”的經曆。
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
估計這家夥一直是在上海、廣州這類大城市裡轉悠。
滿大街看到的都是自行車,川流不息,這給他造成了一種錯覺,本能地認為中國的自行車產量極高,供應充足。
但實際上.....
在廣大的中小城市以及鄉鎮農村,自行車一直都是極其緊俏的物資,是需要憑票證排隊購買的“大件”!
即便是在大城市,也因為人口基數龐大,隻是乍一看數量多,掩蓋了供需矛盾而已。
現在,國內市場需求都遠遠無法滿足。
各地自行車廠的生產任務都被計劃排得滿滿的,產品一出廠就被各地百貨公司憑計劃調撥走了。
哪裡還有多餘的產量用於出口呢?
而且...
在那些老牌國企管理者的觀念裡。
出口創彙那是國家層麵統一安排和談判的事情。
他們這些地方企業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國內供給,根本沒有權力,也缺乏意識去主動接洽外商談出口。
一個老外,突然跑來說要大批量買走國內都緊缺的自行車?
沒被警惕的廠領導當成彆有用心之徒或者工業間諜,讓保安給轟出去,已經算是態度很好了。
這是這個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普遍現象和思維定式,很正常!
顧方遠心中暗歎。
“你也看見了,我的自行車廠才剛剛完成設備調試,準備試生產,初期的產量肯定高不到哪裡去。”顧方遠沒有把話說滿,謹慎地問道,“你初步打算要多少輛?”
喬治手指摩挲著自己略帶胡茬的下巴,臉上露出了明顯的糾結和盤算之色。
眼神飄忽,顯然在內心進行著激烈的權衡和計算。
半晌之後...
他仿佛下定了決心。
抬起頭,用一種試探中帶著巨大期望的語氣說道:
“要不……先給我每月發十萬輛自行車?等你的產能逐步提升上去了,我們再根據情況繼續增加訂單數量,如何?”
顧方遠聽到這話,嘴角控製不住地抽動了一下。
他真的很想反問對方一句:喬治,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清楚十萬輛自行車意味著什麼嗎?
在這個年代。
一個規模中等、運轉良好的自行車廠,一年的總產量大概也就在十萬輛上下。
這貨倒好,開口就是每月十萬輛!
這已經不是胃口大的問題了,這簡直是想要一口吞下一頭鯨魚!
顧方遠原本的打算是.....
喜歡1980紅頂商人請大家收藏:()1980紅頂商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