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深入交談中。
顧方遠不僅僅提出了捐贈公路的設想,還進一步擴展思路,提到了捐贈橋梁、捐贈學校宿舍或教學設備、捐贈公共體育設施等等多種公益與品牌宣傳相結合的可能性。
他甚至將後世成熟的“工商業聯合會”工商聯)的職能和架構提前“劇透”了出來。
建議由政府牽頭成立一個類似的、半官方性質的協調機構,專門負責處理政府與商人、企業之間的溝通、合作與公益事宜。
甚至可以借助這個平台來引導行業自律、調控市場秩序,避免政府直接下場可能帶來的諸多弊端。
幾人越聊越深入,越聊越投機。
從夕陽西下一直聊到魏奶奶招呼吃晚飯都沒有停下的意思。
飯桌上,話題依舊圍繞著經濟發展、政企關係和未來規劃展開,氣氛熱烈而融洽。
雙方關係也拉近了不少。
顧方遠稱呼對方‘古伯伯’也更順嘴了。
不得不說,古天明雖然年紀不小,身居高位,但做事卻有著軍人般的雷厲風行和務實風格。
第二天一大早。
顧方遠剛來到自己在萬達廣場的總經理辦公室。
還沒來得及泡上一杯茶。
古天明省長派來的協調工作小組就已經主動上門,開始與他對接關於捐贈自行車的具體事宜了,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顧方遠見狀,自然也不敢怠慢。
立刻展現出極大的合作誠意。
他當場拍板,將新建的“皇冠”自行車廠目前所有的產能,全部優先劃撥到這份政府捐贈訂單中。
由於工廠初建,產能有限。
他無法一次性交付全省所需的所有自行車,隻能采取從省城核心機關單位開始,逐步向周邊地市、縣區分批次交付的方案。
隨著第一批鋥亮嶄新的“皇冠”牌自行車,陸續發放到省城各級公職人員手中,並且迅速投入到日常工作和出行中。
原本平靜的省城街頭,仿佛被投入了一顆石子,立刻激起了層層漣漪。
掀起了一場意想不到的軒然大波……
.........
吳永貴。
這個名字在江南省省會的地下倒爺圈子裡,也算是個小有名氣的人物。
作為一個資深倒爺,從七十年代初期,政策還嚴苛的時候,就開始偷偷摸摸地乾起了倒買倒賣的營生。
風裡來雨裡去,膽大心細,十幾年下來,積累的財富早已遠超普通工薪階層。
可以說是小有資產了!
但他和大多數同行不太一樣。
很多倒爺賺到第一桶金後,就開始尋求“洗白上岸”。
要麼置辦幾間門麵做正經生意,要麼想辦法投資個小工廠,圖個安穩和體麵。
可吳永貴對這些都沒什麼興趣。
他享受的是那種低買高賣、利用信息差和渠道優勢快速周轉資金帶來的刺激感和豐厚利潤。
所以,依舊堅守在“倒爺”這個行當裡。
隻是隨著本錢越來越厚實,他的交易量也越來越大,觸角伸得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