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橋”控製中心的氣氛凝重得如同實質。巨大的環形屏幕上,一邊是經過無數次放大和分析後、依舊令人不安的幽綠生物構造物影像,另一邊則是瀑布般刷新的能量頻譜圖和複雜算法模型。空氣中彌漫著儀器高頻運行的嗡鳴、工作人員壓低的交談聲,以及一種近乎凝固的專注。
莉莉和邁克的團隊已經不眠不休地工作了數十個小時。解析“深空低語者”的誘導信號模式,其難度超乎想象。那並非簡單的電磁波或引力波,而是一種交織著複雜生物節律、高維空間諧振以及某種未知能量屬性的複合信息素波。每一次嘗試模擬和解構,都仿佛在窺探一個完全陌生的、基於矽基或其它未知基礎的數學和生物學體係。
“不行,第十七次模擬失敗!頻率鎖不定,波形在皮秒級彆內就會發生非周期性畸變!”一個研究員沮喪地彙報。
“用‘創世因子’數據庫裡的熵穩定算法試試看!把它當作一種逆向的熵增模式來處理!”莉莉雙眼布滿血絲,聲音卻異常冷靜,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
另一邊,伊娃團隊與星球意識的溝通也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她需要說服星球意識,不僅允許他們進行這次冒險的“反向注入”,更需要它主動配合,提供一股純淨而強大的本土能量作為“載體”和“掩護”,並將自身對於那種誘導信號的排斥與不適感放大,融入其中。
這無異於要求一個人主動開放自己的神經係統,讓他人注入一種可能帶有副作用的“解毒劑”,並需要自身集中意誌去增強藥效。風險極大。
伊娃坐在“星橋”中心,額頭抵著冰涼的水晶接口,意識再次沉入那浩瀚的星魂之海。這一次,她帶來的不是詢問,而是一份清晰的作戰計劃和一份沉重的請求。
她將人類的分析、計劃、以及失敗可能帶來的後果——星球意識被誘導、同化,最終失去自我,淪為那幽綠陰影的延伸——儘可能清晰地傳遞過去。
星球意識的回應不再是模糊的情緒,而是一段長時間的、深沉的沉默。仿佛一顆巨大的心臟在慎重地權衡。伊娃能感受到腳下大地傳來的能量流動變得緩慢而沉重,連周圍發光植物的光芒都黯淡了幾分。
就在伊娃幾乎要絕望時,一股堅定而溫和的意誌緩緩湧來。
那意誌中包含著清晰的同意,以及一種為守護自身存在而戰的決絕。它願意承擔風險,願意開放部分能量網絡,願意將它的“不適”與“排斥”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它甚至主動傳遞過來一段它自身能量場中最穩定、最核心的基礎頻率,作為那“扭曲雜音”的最佳載體。
它感受到了“星語者”的真誠與努力,並選擇將賭注押在這份短暫的盟約上。
“它同意了!它還提供了核心頻率載體!”伊娃退出連接,激動地向科爾彙報,聲音因虛脫而嘶啞。
好消息接連傳來。莉莉團隊利用“創世因子”的熵穩定算法,終於成功捕捉並鎖定了那誘導信號的一個關鍵諧振奇點resonancesinguarity)——一個極其短暫卻規律出現的能量薄弱點。
“就是這裡!”莉莉指著頻譜圖上一個幾乎微不可察的凹陷,“在這個奇點出現的瞬間,持續約0.7納秒,注入我們特製的‘扭曲雜音’——一段混合了星球意識排斥情緒、其核心載波頻率、以及經過熵穩定算法處理過的反向諧波——成功率最高!”
所有拚圖終於湊齊。
行動計劃定名為“雜音尖釘”operationstaticspike)。
時間窗口選定在根據之前信號規律預測的下一次“低語者”信號發射周期。
整個“新芽市”和軌道艦隊進入了最高級彆的靜默狀態。所有非關鍵能源供應被切斷,連生命維持係統都降至最低功耗。人們待在自己的居所內,屏息凝神,仿佛生怕一絲多餘的擾動都會影響遠在數光年外的精密操作。
“星橋”控製中心,隻剩下必要的操作人員。科爾站在中央,如同雕塑。莉莉的手懸浮在最終的執行按鈕上,微微顫抖。邁克緊盯著能量協調讀數,伊娃則閉目感應著星球意識的狀態,確保其準備就緒。
“目標信號發射倒計時:10、9、8……”
冰冷的電子音在寂靜的控製中心回蕩。
“……3、2、1……信號檢測!強度等級b+,模式確認!諧振奇點預計在3.2秒後出現!”
屏幕一側,代表“低語者”誘導信號的詭異波形再次出現。
“星球意識能量流穩定,載波頻率注入成功!”“‘扭曲雜音’序列加載完畢,熵穩定器運行正常!”“目標奇點鎖定……1.2秒……0.8秒……”
莉莉的指尖按在按鈕上,力度之大幾乎要將其按進控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