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山位於雍城外百裡,此山神異,乃是一座對稱的怪異之石。
其有兩峰,每一座山峰都如一尊大鼎,頂天立地,衝入霄漢,險峻異常。
而在兩峰之間,有一道巍峨壯麗的圓形石拱,這如拱門一樣的奇跡,奪天造化,乃自然形成。
那拱門高達千丈,其中怪石嶙峋,多有奇花異石,清泉瀑布,似是直通天上,因此也被稱作天門。
傳說中的浮生山異象,正在那天門之中,踏入其間,就可見諸多不可思議之景,從而得晉升契機。
當然,這已是千年前的浮生山,自從兩位絕聖封閉了天門後,傳說的異象再沒出現過。
但因為這個宗師聚會的習俗保存了下來,人們依然津津樂道。
天門之下,就是每一次舉辦大會的場所。
其位於山峰中間,不知某位大神通者,在這裡削下一座山頭,留有一個平滑空地。
在加上四周山路,以及武道修者可以站在那些險峻之地,因此這與會場所,足以容納數萬人。
當然,把九州大地翻個個,也找不到數萬的法相宗師,來參與盛會的多是一些江湖人士。
法相境本就是武道修者最重要的一道關隘,多少武者卡在了這一步。
而這種百年一次的盛會,每一位武者都不願錯過,光隻是旁聽宗師論道,就已是足夠收獲。
若是運氣好,悟性高,說不得就能在盛會上突有感悟,從而得到晉升契機。
這不是玩笑,而是真實發生。
《雍州誌》記載,每百年一次的宗師盛會,都有武道修者感悟法相之道,而且這類人還不少。
由此就可知,會有多少江湖人士趨之若鶩,隻為了在這裡得一個坐席。
“盛會附近可容納數萬人旁聽,這看似數量很多,但對九州大地不知多少的武道修者而言,這數萬人的位置,反而極其珍貴。”
“因此,想要得到一個旁邊盛會的資格,那也是不容易,一般沒有傳承的武道修者,除非境界夠高,否則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
“能來此地旁聽的,都是有名有姓的宗派,在自己的地盤,那也是一方霸主。”
一大早,寧易和洛青嬋來到道宗駐地,與眾多弟子們共同前往浮生山。
實際上,大部分弟子昨日就過去了,隻有少部分人,才是最後壓軸出場,比如寧易這樣的。
天空中,一艘天梭正不快不慢的趕往浮生山。
寧易穿上了那一身騷包的聖子祀服,他立於天梭艦首,背負雙手,馳騁於藍天之上。
這一次,他代表的是陰陽道宗,是以道宗聖子的身份參與大會,自然要注意一番服飾。
洛青嬋站在寧易身旁,望著寧易聖子祀服,眼中多有失落。
她一身湖綠色長裙,精心打扮,容顏絕麗,氣質如蘭似竹,像是那霧靄晨光中的精靈,眉目如畫,美的不似凡女。
但即使如此,在怎樣精心打扮,她現在渴望的卻是那一身聖女服飾。
若穿著聖女服飾與師兄站在一起,兩人才是珠璧聯合,天生一對。
但聖女之位,她這輩子都沒有機會了。
念及此處,心下失落。
天梭之上,不光有寧易和洛青嬋,還有以段文成為首的幾位法相宗師。
仔細一算,光是這天梭之上,法相宗師就足有十位!
其餘的那七位,寧易雖然不熟,但也都在聖子大典上曾有過一麵之緣,都是上幾代的道宗弟子。
道宗每十年招收一批弟子,這一批弟子裡總有幾位修成第六法相境,哪怕法相宗師的壽命也隻是比普通人長壽一些,但日積月累下,宗門任何時候宗師級的高手都不少。
這就是聖地底蘊!
寧易又想到了那位馬行姓宗師,心中一陣莞爾,他當時也真是昏了頭,被自己的不孝女弄的下不來台。
光是這天梭上的任何一人,都是不弱於他的法相宗師,他怎麼敢對聖地出言不遜的!
這一路趕往場地,眾人也不著急,段文成給寧易大體介紹了一番盛會的情況。
這些東西,寧易都沒去了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