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中,唯有空無與卜蘿曾踏足過這隱秘的洞穴。彼時,洞穴靠近翠湖一側的入口完全隱沒於水波之下,若非卜蘿與艾意擁有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幾乎不可能發現這被自然巧妙遮蔽的入口。
那一次的探索充滿未知與驚險,幽暗的洞道、潮濕的岩壁、回蕩在空穀中的水滴聲,訴說著遠古的秘密。而如今,這片秘境已被納入旅遊環線的規劃之中。
在開發過程中,項目團隊秉持“最小乾預、最大保護”的理念,力求在展現自然奇觀的同時,不破壞洞穴原始生態與地質結構。
因此,工程僅對洞穴兩端的出入口進行了適度拓寬,便於遊客通行,同時在洞內北側岩壁上架設了一條蜿蜒起伏的木製棧道。棧道依勢而建,既避開了脆弱的鐘乳石群,又為遊客提供了安全而舒適的觀景路徑。
此刻,三人正緩步走在棧道之上,腳下是千年沉積的岩層,頭頂是形態萬千的石鐘乳與石筍,在燈光的映照下宛如凝固的瀑布、垂落的星辰。
洞內溶岩奇觀層層疊疊,石幔如紗,石柱擎天,地下暗河在幽深處低語,整座洞穴宛如一座地下宮殿。
與上次卜蘿來訪時的昏暗不同,如今洞內已配備了先進的彩色燈光係統,光線隨著節奏緩緩變幻,藍如深海,紅似熔岩,紫若星雲,將原本靜謐的溶洞幻化為流動的夢境。
卜蘿一邊走一邊嘖嘖稱奇,能雪雖一向沉穩,也不禁頻頻點頭,低聲讚歎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完美交融。
目前景區尚處於試營業階段,三三兩兩的遊人散落在棧道各處,有的舉起手機拍攝奇景,有的架起三腳架進行直播,聲音輕柔。
穿過漫長的溶洞通道,三人終於抵達出口,來到古村農田區南側。
能雪駐足凝望,這是她第一次親臨此地。一望無際的田野如綠毯鋪展至天際,冬小麥在微風中泛起層層綠浪,油菜田則如翡翠鑲嵌其間,生機盎然。
遠處,古樸的農舍錯落分布,屋頂上升起嫋嫋炊煙,與淡藍的天幕交融。
陽光灑落田間,泥土的芬芳與植物的清香隨風拂麵,令人心曠神怡。這一刻,自然的壯美與人文的溫情在此交彙。
他們在溶洞出口處登上等候已久的電瓶車,沿著古村中軸線緩緩北行。
車輪輕碾過平整的石板路,兩側風景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先是開闊的農田區,農人身影隱約可見;
繼而是村民廣場,老人們坐在樹蔭下閒話家常,孩童追逐嬉戲;
再往前是作坊區,陶坊、織坊、竹編坊依次排開,手工藝人專注勞作,空氣中飄散著木香與泥土的氣息;
最後是錯落有致的村舍,青瓦白牆,院中晾曬著辣椒與玉米,牆角爬滿藤蔓,處處透著歲月沉澱的溫潤。
能雪一路目不暇接,心緒難平。她曾去過被冠以“古鎮”之名的熱門景點,那些地方雖也古色古香,卻總帶著幾分刻意與表演的痕跡。
而眼前這座古村,沒有喧囂的商業叫賣,沒有千篇一律的紀念品店,隻有生活本身在自然流淌。
她終於明白,真正的鄉村,不是被包裝的風景,而是人與土地長久共生所孕育出的詩意棲居。
喜歡空無之路請大家收藏:()空無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