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林若甫的嘴角再也揚不起來了。
他的臉色一沉,顯露出不悅之情。
當心中有所期待,卻未能如願以償時,人們總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此刻的林若甫,既為未能將人才納入麾下而感到惋惜,也為自己的熱情邀請被拒絕而感到不快。
畢竟,近些年來,他一直都是高高在上地拒絕彆人,早已忘記了被人拒絕的滋味。
然而,林若甫畢竟是個聰明且體麵的人。
他知道,蘇渝這樣說,定有他的原因。
於是,在平複了心緒之後,他好奇地問道:“能告訴我其中的原因嗎?我自認為品階、能力都不低,人脈也廣,門路眾多。
如果你有意仕途,成為我的門生,絕對是個明智的選擇。”在說這些話時,林若甫的神情充滿了自信。
在官場的浮沉歲月中,倘若缺乏這份自信,那他這麼多年的仕途,無疑是虛度了。
蘇渝淡然一笑,禮貌地回應:“隻因蘇某無心仕途。”
“參與春闈,僅僅是為了圓自己多年苦讀的夢想。”其實,也並非一開始就排斥為官。
隻是在得到係統之後,有了更多的道路可供選擇,做官便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選項。
然而,既然已經苦讀了這麼多年,又來到了京都,自然是要嘗試一下春闈的滋味。
以了結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的夙願——金榜題名,當然,也順便揚名立萬。
林若甫聞言,不禁微微一愣。
寒窗苦讀十年,卻無意為官?
這種說法,他還是第一次聽到,心中不禁對這位年輕人充滿了好奇。
於是,他又問道:
“那你未來有何打算?”其實,對於這個問題,
林若甫自覺已經能夠猜到幾分。
因為他已經知道,蘇渝不僅學識淵博,還精通醫術。
笵建那被譽為小神女的女兒,便是師從蘇渝學醫。
更有傳言稱,蘇渝有起死回生、肉骨生肌之能。
這也是林若甫今日前來拜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他打算先談正事,再聊其他。
雖然心中已經猜到,蘇渝或許想從醫,但他還是想聽聽蘇渝本人的回答。
蘇渝微微一笑,輕輕吐出四個字:“教書育人。”
林若甫心頭一震,雙眼中滿是驚訝。
蘇渝無心為官,竟想投身教育?
但隨即,他的臉上又露出了些許讚賞和欽佩的神色。
這是一個讀書人對於一位先生的欽佩。
他深知求學之路的艱辛,
也明白一位好先生對於孩子們的未來,甚至對於一個國家的未來,都意味著什麼。
然而,林若甫還是沒想到,蘇渝如此年輕,
又如此才華橫溢,竟願意將才華傾注於教書育人之上。
若是他,自是做不到,也斷然不願如此。
此刻,林若甫的心中既有欣賞,也有更多的惋惜。
以蘇渝的才能,將來在朝廷中定能大展宏圖。
再過十幾年,說不定連他的相位,蘇渝也能坐得。
唉,真是可惜啊!
當個教書先生,又能有何作為?
隻能獲得學生們那些微不足道的感激和尊重?林若甫搖了搖頭。
不過,他還是選擇了尊重蘇渝的選擇,並表達了自己的讚賞。
蘇渝自然看出了林若甫的欽佩和惋惜之情,但他隻是微微一笑,並未多言。
隻是心中略感不好意思。
他並非為了犧牲自己、照亮他人。
蘇渝的想法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