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隊長和江林川討論了差不多有一上午這才回去。
這麼大的事兒,陳隊長一個人做不了主,肯定得和村民們商量。
看著陳隊長走了,劉懷安才湊上錢,
“江主任,我咋沒聽說過你會種蘑菇呀?”
種蘑菇一聽就是要技術的事兒,縣裡麵的罐頭廠他當然知道。
罐頭廠廠合作的種植戶,那是隔壁縣的幾個村子簽訂的種植合同。
其實縣裡罐頭廠更傾向於和自己縣裡簽,但是誰讓他們長久扶持公司這邊找不到合適的種植戶。
第一,沒技術。第二就是沒人願意嘗試。
因為這樣他們縣裡的罐頭廠的合同才轉到了隔壁縣,最重要的是他們縣裡罐頭廠就這樣,原材料也總是不夠。
聽說這罐頭供不應求。
可是和隔壁縣簽了種植合同,人家隔壁縣裡唯一的要求就是他們罐頭廠的罐頭要優先供應隔壁縣的糖酒副食公司。
在供應這塊兒人家就占了優勢。
他們糖酒副食公司年年罐頭方麵都低人一等,求都求不來批條。
“你不知道的事兒多著呢,我會的可多著呢。”
“可是這借錢的話就怕村民不敢!”
劉懷安看得出來江主任不是說空話的人,反而是真想做真敢做的人。
“敢不敢總得讓他們自己願不願意走這條路。窮不怕,就怕的是安於現狀,永遠不想做出改變。
我已經願意幫他們走出來,不能養豬,不能養雞,咱可以解決。
但是如果什麼都不想乾,就想白白拿糧食吃飯,那沒有那種好事兒。”
這就是授人以漁的道理。
村兒裡麵呀早就吵開了,江林川他們倒是悠閒的在村兒裡轉了幾圈兒。
江林川按照自己的構想看遍了村裡的地理情況,果然和自己預料的一樣,這個村兒位置倒是不錯。
但是問題就是有一大片的鹽堿地,這種鹽堿耕地根本沒辦法種出來糧食。
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村兒人口並不多,但是照樣餓肚子的原因。
可是種蘑菇就不一樣了,鹽堿地可以廢物利用。
增加產出,再讓村兒裡的村民加上糧食基本上吃飽肚子沒啥問題,江林川能想到的是這蘑菇如果形成種植的話。
他們罐頭廠的合同就不用跟個隔壁縣簽。
到時候他們糖酒副食公司的供應鏈上也能增加罐頭這個項目,再也不用求人。
這簡直都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等到晚上的時候,天還沒黑,全村來了五六十號人都是每個家裡當家做主的拿主意的人。
這一晚上江林川為首的眾人開會一直開到深夜,眾人才紛紛散去。
江林川像是做了一場報告,一方麵生動的給村民們講述了種蘑菇中間可能會產生的一些問題以及費用以及種蘑菇總體來說會節省多少勞動力。
並且把蘑菇將來種植好之後,可能的產出,產量以及銷售也給他們做了一個簡單的彙報。
江林川雖然不知道收購價,劉懷安知道啊,所以兩人合作把這個事情弄得明明白白,不少村民聽了都眼熱。
主要是蘑菇一年能產3~4次。
也就是說一次投入可以有這麼多的回報。
就這樣第二天已經有村民跟陳隊長申請,他們想種蘑菇。
等江林川他們離開的時候,村裡已經和他們糖酒副食公司簽訂了種植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