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府外是一處空地,再往外是一條能並列行駛兩輛馬車的青石大道,此刻卻擠滿了扛著鋤頭、握著柴刀的青壯漢子,還有一些是拿著棍棒或者長槍的青壯,這些人應該是士族的府丁,還有一些看著像遊俠的人,反正五花八門都有。
可以理解成小區門口,那種雙向兩條車道
青石大道就是由青石板鋪的路,青石板路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那時候還比較少,秦朝開始逐漸普及,到了漢朝幾乎城池裡主要道路都是青石路。)
此時,趙道麾下的郡丞正在安排人造冊登記。
太守麾下有兩個副手,一個是郡丞,一個是長史。
郡丞主管文書、倉庫等,負責協助太守處理行政事務;
長史主要負責協助太守處理軍務,可統兵作戰。
與郡丞形成“文武分職”的結構。
但是,長史主要在邊郡,才會設立,因為邊郡戰事頻繁。
劉海背著手,懶洋洋地走出大門,擠到造冊登記的木案旁,問道:“怎麼樣了!登記了多少?”
郡丞帶著有些不耐煩表情,轉過頭一見是劉海,立刻堆出笑來:“回祭酒,已登了二千八百多人。”
侯成說三千,那是他大致數的,具體人數還得造冊之後才知道。
不過也倒差不差,應該快登記完了。
“這樣,你把造好的名冊給我看看。”
劉海準備趁著這點時間看看,趙雲在不在裡麵。
郡丞趕忙將整理好的名冊遞給劉海,臉上帶著幾分諂媚:“祭酒,您過目。”
“嗯!”
劉海接過名冊,隨意地翻看起來,名冊上不光寫了姓名,還有他是哪個村的,不然同名同姓不好分辨,一般一個村的不會取重名。
名冊上大多是“王二狗”“李大牛”之類的名字,劉海看完後並沒有發現有趙雲的名字。
他有些失望,一開始還滿懷信心,結果發現沒有。
這種感覺就像,遊戲出了活動,信心滿滿衝了個648,結果毛都沒有一根。
這特麼比吃了蒼蠅還難受。
這種感覺誰懂?)
罷了罷了,看來是緣分未到。
劉海開始自我安慰。
心中正默念著,登記之人的對話傳到了劉海耳中。
“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士,今年多大,有何特長?”
“草民夏侯蘭,城東五裡趙家村人,今年二十有二,學過一些律法。”
“哦,趙家村人,我們趙太守就是趙家村人,你還學過律法……”
ps:《三國誌?蜀書?趙雲傳》有對夏侯蘭的一句記載:“蘭明於法律”,就是嚴明軍紀的。)
劉海本來有些失落,但一聽到夏侯蘭的名字,瞬間就來了興趣。
曆史記載,夏侯蘭是趙雲的好基友,兩人一起長大。
兩人一開始都投奔了公孫瓚,後來公孫瓚與劉虞反目成仇。
兩軍交戰,劉虞兵敗,被公孫瓚俘虜。
之後,公孫瓚將劉虞斬首於薊城刑場。
至此,公孫瓚便失了民心。
遭到幽州及周邊勢力的強烈反感,許多原本依附或結盟的勢力紛紛脫離。
袁紹正式向公孫瓚宣戰;
劉備以救援徐州陶謙為由徹底脫離;
曹操主動與袁紹結為反瓚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