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鷹國的圖圖、巴西的地圖,大片區域被紅筆圈出:
“我在老鷹國買下了1億英畝土地,幾乎相當於我們國家的三分之一耕地。”
“巴西收購了5000萬英畝,我的收購不會停止。會儘量購買土地,把能買下來的土地,都買下來。”
“老鷹國和巴西會允許你購買這麼多土地嗎?”
“現在我們和老鷹國還是蜜月期。”
“他們的監管也不嚴,想買多少就買多少。”
“巴西也一樣。”
但說實話,想保住自己的東西不被搶走,隻有國家強大起來,才做得到。
但種花家對外政策並不強硬。
隻能是靠自己。
肖愛國已經有一盤大棋,沒和任何人說。
有人能猜到嗎,小說中要過15年才能體現這個布局)
“從目前來說,我在這兩個國家大量收購土地,相當於來說,是擴展了我們國家的耕地。”
“糧食需求,吃飽飯,已經不是主要的問題。”
為什麼要說這個?
因為肖愛國看過原教授的采訪視頻。
他最大的願望是讓種花家人吃飽飯。
但隨著土地的擴展和產量的提升,吃飽飯已不是最主要的目標。
改變既定目標,已是必然。
早期雜交水稻的培育主要側重於提高產量、增強抗逆性等方麵,以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在口感上,與一些傳統的優質稻種相比,存在米粒較硬、粘性較小、口感較粗糙等情況。
甚至開始時,有人用味同嚼蠟來形容雜交水稻。
“現在最重要是糧食安全問題。”
“隻有我們的糧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裡。”
“能自己決定吃什麼,才是安全的。”
原教授鄭重的說道:“我可以做什麼。”
原教授還是非常愛國的。
他對基因也稍有研究,知道基因的害處。
肖愛國並沒有直接回答原教授的話。
“原教授知道倪光北嗎?”
“我就是在老鷹國和小日子收購了計算機企業。”
“由倪光北牽頭進行消化吸收。”
“僅2年,就完全吸收了國外的技術。”
“生產出了我們國家有自主產權的芯片和計算機。”
“通過收購來快速的把種花家的實力提高。”
“遠比我們從頭研發,速度要快得多。”
“我在小日子和老鷹國都收購了農業研究所。”
“我打算讓您在我們種花家成立研究所。”
“來吸收小日子和老鷹國的技術。”
“雖然他們不是最先進的,但他們還是有很多技術積累。”
“我們的實驗室隻做傳統雜交技術升級”
“用您提出的‘兩係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理論,培育適應不同氣候的非轉基因水稻。“
“但需要您這樣的領軍人物,來消化國際上的先進知識”
“我們不會把研究成果用在軍事上。”
“隻用來保證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
“我是打算用雜交水稻來對抗轉基因”。
肖愛國此時示意除了馬部長、原部長留下。”
其他人都出去。
馬部長把種花家全力支持錦秀集團發展的文件拿出來。
這是蓋有國務院的章。
這份文件,連劉小莉和索菲婭都沒見過。
原教授,看了之後也是一臉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