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種花家從聯蘇引進的直升機。
可以搭載28名乘客。
……
“各位,請看那片紫色花海!”
隨著直升機降低高度,一片波瀾壯闊的木薯花海驟然闖入眼簾。
幾千萬畝花田如紫色綢緞,在直升上看過去可都看不到頭。
“我們進行生態補水後,優先種植木薯。”
“它耐旱耐貧瘠,根係能紮入沙地三米深,分泌的有機酸可加速沙土顆粒團聚。”
“諸位看,三年前這裡還是寸草不生的流動沙丘,如今在我們的改造下,成了一片花海”
農業協會會長佐藤正雄俯身貼近舷窗,目光掃過花間縱橫交錯的灌溉渠:
“為何不直接種植經濟作物?木薯的收益期太過漫長。”
“佐藤先生,這正是生態修複的智慧。”
“這是我們的規劃圖”
“沙漠改造的初期,土壤鹽分高、保水性差,木薯花既能防風固沙,其繁茂的枝葉還能攔截沙塵。”
“花期時,我們大量養蜜蜂,每萬畝花田年產蜂蜜可達20噸。”
“花朵凋謝後粉碎還田,每畝能增加300公斤有機質,為後續種植打下基礎。”
其實這裡改造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黃河水帶有大量的泥沙。
泥沙是有一定的黏度的。
否則,沙漠的沙子是沒有辦法保水的。
但肖愛國不可能明說。
小日子的人對黃河也不了解。
也忽略了這個問題。
直升機降落在花海邊緣的臨時停機坪。
玲木信介迫不及待地踏入花田。
齊腰高的木薯植株上,層層疊疊的粉紫色花朵簇擁綻放,花瓣邊緣泛著珍珠般的光澤,在陽光下流轉著柔和的光暈。
“太壯觀了!這完全顛覆了我對沙漠的認知。”他忍不住伸手輕撫花瓣,指尖沾上細密的花粉。
“這些木薯品種經過我們改良。”
肖愛國摘下一朵花,解剖展示內部結構。
“花蕊含糖量高達18,能吸引大量授粉昆蟲。”
“看那邊——”順著他的指向,數萬個蜂箱整齊排列,養蜂人正忙碌地取蜜。
“我們建立了‘木薯花蜜蜂有機肥’的生態循環鏈,既改善生態,又能產生經濟效益。”
高橋和彥蹲下身,用隨身攜帶的土壤檢測儀測量:“ph值7.2,有機質含量1.8...這數據已接近普通耕地。”
他抬頭望向遠處正在鋪設滴灌管道的工人,“肖君,後續種植計劃如何?”
“到明年,這片花田將翻耕還田。”
肖愛國指向花海儘頭,重型機械正在集結。
“每一塊土地,我們都會先種五年苜蓿培肥地力,待土壤有機質提升至8,再引入耐旱水稻品種。”
“原隆平團隊研發的‘沙漠稻1號’,已在隔壁試驗區試種成功,畝產達到450公斤。”
考察團離開花田時,夕陽將木薯花海染成瑰麗的絳紫色。
佐藤正雄捏著從花田裡采集的土壤樣本,若有所思:
“肖君在生態修複上的長遠布局,遠超我們的預期。或許,這次合作將是小日子農業轉型的關鍵契機。”
兩小時後,考察團的車輛駛入了庫布齊沙漠邊緣的一處大型農業基地。
一下車,熱浪夾雜著肥料特有的氣息撲麵而來。
“歡迎各位遠道而來!我是此次這裡的負責人李東華。”
ps.肖愛國真會有這麼好心,“千方百計”在幫小日子農民提高收入?這其實是一個巨坑。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