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先生,我們采用的是一套綜合性的改造方案。”
李東華解釋道,“首先用特種肥料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然後種植耐旱、固沙的先鋒植物,逐步恢複生態;最後才是農作物的種植。”
“陳桑,你們改造這麼大麵積的沙漠,花了多長時間?”佐藤正雄問道。
“從開始大規模改造到現在,五年多的時間。”
“這裡有總共有2100萬畝耕地。”
“400萬畝不適合耕種的土地,我們全部種上了除了沙棘。”
“三年後,你們在小日子也可以吃到沙棘的糖果、喝到沙棘的飲料。”
“全是不用化肥,不用農藥。”
“純天然的。”
“我們耕地的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都非常可觀。”
李東華說著,讓人拿來一些剛收獲的黃瓜和西紅柿正常來說是沒有的),
“各位可以品嘗一下這些黃瓜和西紅柿。”
眾人品嘗後紛紛點頭稱讚。
“這是小時候的味道。”
“確實好吃。”
“賣高價是合理的。”
如今小日子早就種不出這種味道的黃瓜和西紅柿了。”
“產量能有多少?”玲木信介追問。
“以小麥為例,改造前沙漠幾乎沒有收成,改造後每畝產量能達到400公斤左右,是普通貧瘠土地的兩倍以上。
“如果是種植高產的土豆、紅薯、蘿卜、大白菜、南瓜等高產的植物。”
“產量可以達到20004000公斤。”
“如果是種植經濟作物,收益會更高。”
山本一夫算了一下。
小日子的畝產平均隻有1500公斤。
在沙漠種植的產量對比小日子的產量,已經遠超50了其實同一種類能比較,但不同品種的是沒辦法比較的。隻能用公布的平均數字)
算錯山本一夫還是有些懷疑:“肖桑,你們的肥料成本是多少?為什麼給我們的報價這麼低?”
肖愛國笑了笑:“山本先生,我們有自己的原料供應渠道和生產技術。”
“其實我們幫你們改造農田是不賺錢的。”
“最主要是我們種花家和小日子一衣帶水,親如一家人。”
“可是,改造後的土地真的能保持這樣的肥力嗎?”高橋和彥提出疑問。
“高橋先生,我們采用的是可持續的農業模式。”
“除了定期補充肥料,還會進行輪作、休耕等措施,保護土壤生態。”
“隻要按照我們的方法操作,土地肥力不僅不會下降,還會越來越好。”
“當然,也會定期給土地施肥。”
“否則肥力遲早會下降。”
眾人點點頭。
考察結束後,眾人圍坐在會議室裡討論。
“佐藤君,你怎麼看?”山本一夫問。
佐藤正雄沉思片刻:“從今天的考察來看,肖愛國他們確實有實力。但我們還是要謹慎,合同的細節必須再仔細斟酌。”
玲木信介點頭:“沒錯,農產品保底價、付款方式這些都要明確規定。不過,這次考察確實讓我對合作多了幾分信心。”
“希望這次合作真的能如他們所說,實現雙贏吧。”
山本一夫望著窗外的綠色農田,眼神中既有期待,又帶著一絲不安。
誰也不知道,這場看似美好的合作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波瀾。
ps.所謂友好,這裡一個陽謀,一個巨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