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省的常務會議上,11個地級市的市長正為鋼鐵城配額爭吵。
蘇南某市的代表拍著桌子:\"我們有港口,人口眾多,憑什麼給蘇北?\"、
蘇北代表立刻反駁:\"我們有200萬閒置勞動力,工資成本比你們低30!\"
坐在主位的省長突然敲了敲《省級框架協議》:\"肖總在條款裡寫得清楚
——每個試點必須滿足"30萬人口+50平方公裡腹地",
你們自己對照條件。\"
他心裡早有盤算:把兩個名額給蘇南負責高端商業體),
三個名額給蘇北側重物流產業園),既平衡地域發展,又能從肖氏拿到\"全省統一配送\"的額外補貼每年2.3億美元)。
這種省級層麵的平衡術,在全國各省輪番上演。
西疆自治區將唯一的試點放在口岸城市,要求鋼鐵城必須配套\"邊貿免稅區\";
西南某省則用\"稀土礦開采權\"換來了10個配額,條件是肖氏的dvd生產線要轉移10到當地。
現在是趙宏全權負責大華國的鋼鐵城。
他也傳出消息,除了要建鋼鐵城,還要建大量的超市,大量的倉儲。
同時承諾,在地當開工廠,把當地的特色產品,借助全球的超市和便利店,帶到全世界。
其實大家最看重的是這一點。
如果真能借助超過40萬家的便利店,把特產產品銷掉,那絕對能帶動當地的農戶及帶來大量的稅收。
比如快餐麵,一家店一年能銷1000個往少說),40萬家就能銷售4億桶。
假設一個便利店能有5毛錢稅收,那將有2億的稅收。
1994年的2億,可是相當值錢的。
很多縣gdp都沒有2億。
特彆是特色產品,銷量會更高,稅收會更多。
但是,這對肖愛國來說,絕對是一個壟斷的好機會。
這個時候還沒有“地標產品”的說法。
如果肖愛國提前借助修建鋼鐵城的機會。
把全國的地標產品拿下。
這才是能源源不斷產生金錢的金礦。
而且能極大的促進超市和便利店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