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三四千億美元吧。”
“陳妤吐吐舌頭,才投入一百多億建宮殿,居然還可以賺三四千億。”
“我在黃金和鋼礦石期貨上各投入了500億美元。”
“隻做了5倍杠杆通常是620倍)。”
“我還有大量現金沒用的。”
“主要是擔心量大,容易被發現。”
“你讓我把1000個匿名賬戶我們的拋盤,不是浪費精力嗎?”
“不是,因老鷹國的法律規定,每個賬戶持股不超過公司5,就無需披露。
“我們減持的股份,隻有5,分到1000個賬戶,每個賬戶僅0.005。”
“根本不起眼。”
“現在錦秀軟件的股票還遠沒有達到頂峰。”
“但我認為科技股是嚴重存在虛高的泡沫。”
“我判斷要五、六年後,泡沫一定會破滅。”
“現在的科技股,就像一個氣球,越吹越大。”
“隻要往裡吹氣,氣球是一定會爆掉的。”
“我認為我們的股票至少還要漲5倍老鷹國的泡沫大概在2001年破滅,好一點的股票漲了上百倍很正常)。”
“我們現在賣掉是很可惜的。”
“因此我讓你建1000個賬戶來接手我們的拋盤。”
“轉到這1000個賬號隻是方便我們隨時賣而已。”
“在這個大股東股號,賣的時候還要發公告,而且一次隻能賣5。”
陳妤秒懂。
“愛國,我有點拉心接不回來。”
“接不回就接不回,就真當減持了。”
“有人接盤,幫我們把股票炒高不是更好嗎?”
“我們就可以輕鬆的股票吹得更高之前的選美就是“吹氣”,有人想到了沒?)”。
“我們發公告減持,其實是對‘右手倒左手’”
“除了可以降低持股數讓老鷹國放心。”
“還可以割韭菜?”
“割韭菜?”
肖愛國也不記得現在有沒有割韭菜這個詞了。
“割韭菜”在金融領域的比喻用法,大致在2018年左右開始流行起來。
最初主要是用來比喻那些盲目投身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進而遭受虧損的年輕人。
金融市場存在一定周期性,行情波動起伏,新的投資者不斷湧入市場,在市場下行階段,新入場的投資者往往容易遭受損失,就如同韭菜被收割。
一批被收割了。
又有下一批新的。
永遠止境。
“在拋售這麼大量的股票情況下,肯定有一些人認為股票會下跌。”
“他們如果去做空我們的股票。”
“他們就是韭菜。”
“成為我們的盤中餐。”
果然,有一些小型機構和股民,對錦秀軟件做進行了做空。
畢竟在他們的認知裡,如果一家公司的大股東把大量股票推向市場。
那肯定是會下跌的。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肖愛國根本不想把股票賣掉。
而是“左手”倒“右手”。
這樣悲劇了,所有做空的機構和股東都產生了大量虧損
……
臨時王宮裡,全息投影顯示著全球資金流向。
肖愛國按下遙控器,3.5億股的減持份額在虛擬地圖上分解成無數光點:
“每個殼公司的接盤量控製在499萬股以內,每個賬戶的金額要隨機。”
“好的,我們的炒股軟件是定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