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工人們將“企業所得稅15”
“個人所得稅15”
“美華王國國民免個人所得稅”
不鏽鋼鐵碑被埋下,這將被寫入國家法律。
“愛國,這是第七批申請入駐的企業名單。”陳妤遞過來的文件,劉小莉和索菲婭則在旁邊小聲的交流,
“大華國的二十三家電池廠,有十九家提交了材料,連大灣的友達都派人來考察了。”
肖愛國接過文件夾,目光在“15”的稅率條款上停頓片刻。
當時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企業所得稅率普遍在30以上,個人所得稅更是采用超額累進稅率,最高檔能達到55。
此時的大華國州廣的招商中心裡,來自東莞的力源電池廠老板正拿著計算器反複敲打。
會計在一旁念著數據:“咱們去年繳了230萬企業所得稅,要是遷到這兒,能省115萬;
“車間主任月薪4000,在東莞要繳680個稅,在這兒達不到繳納標準,不用繳,實際收入多680,工人肯定願意來。”
“老板,但去了那邊工人是按美元計算。”
“實際上我們的成本高了3倍。”
“我聽說他們的工資2500美元,折合2萬1。”
“老板被嚇了一跳。”
“2萬1,我瘋了才會給這麼高工資。”
“我算了下,我們差不多2百多人,一年工資就要5000萬。”
“我們一年的利潤才697萬。”
“這不是要我的命嗎?這不就是變成為泥腿子們打工了”
“老板,但肖愛國承諾,去入駐的企業都自動獲得他們的訂單。”
“我算了一下。”
“以我們的規模,我們一年可以有1億美元的利潤,8億人民幣的利潤。”
“他不是在騙人吧?”
“不會,他們的手機一年賣了2億多台。”
“他們的生意隻會越來越好。”
“最便宜的也要2980美元,還怕沒生意給我們?”
“他們給的訂單利潤,絕對要比增加的工資多。”
老板突然把計算器拍在桌上:“就衝這雙15,遷!下個月就把生產線拆過來。”
“為了工人能多拿工資!”
他沒注意到,旁邊錦秀科技的代表正悄悄記錄著他說的產能數據——這是入駐協議裡的“附加條款”,所有企業都要共享生產數據,錦秀則“免費”提供鋰礦配比建議。
“愛國按目前的入駐速度,年底產業園的鋰礦消耗量能達到每天80噸。更重要的是,企業所得稅減免的部分,已經通過鋰礦溢價賺回來了。”
80噸不多,過段時間就是800噸了。
“這隻是開始而已。”
“我們也要發力了。”
肖愛國調出專利數據庫,屏幕上顯示已有17家企業申請了鋰電池專利授權,
“通知法務部,對入駐企業的專利授權費打八折,但必須接受‘交叉授權’
——他們的技術改進,我們自動獲得使用權。”
消息傳到圳深,某電池廠的老板連夜趕到美華王國。
他在簽約儀式上握著肖愛國的手,激動地說:“肖總,有這雙15的政策,咱們肯定能把日本電池擠出東南亞市場!”
其實他們更看重的肖愛國的手機、dvd、電腦(每台電腦都有電池),小靈通、筆記本電腦的電池訂單。
現在肖愛國願意把電池拿大部分來外包。
哪怕隻拿下一小部分。
對其他工廠來說,也是可以賺到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