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這麼定了!”馬德才緊緊握住肖愛國的手。
“肖國王,您等我消息,最多一周,我把全省置換計劃的文件給您送過來,蓋省政府的章!”
看著馬德才幾乎是跑著離開的背影,劉小莉忍不住笑:“這位馬省長,真是雷厲風行。”
“他不是雷厲風行,是算明白了賬。”
肖愛國轉身回會議室,“全省換電動大巴,表麵是幫我們推廣,實則是給他們自己省錢。
而且這事一旦做成,他就是全國第一個‘全電動大巴省份’的帶頭人,這份政績,比gdp增速管用多了。”
索菲婭正在整理文件,聞言抬頭:“那我們是不是得調整生產線了?大貴省大巴,加上其他省份的需求,產能可能不夠。”
“所以才要多建工廠。”肖愛國指著地圖上的畢節,
“把內銷工廠放這,正好能覆蓋西南片區的訂單。
馬德才要是真能推動全省置換,光是大貴省的訂單,就能讓畢節工廠忙兩年。”
三天後。
劉小莉的電話響了,是矛台酒廠的負責人:
“劉秘書,馬省長剛才打了個電話過來,說讓我們統計一下廠裡的貨運車輛,說是以後可能要全換成電動貨車……”
肖愛國和索菲婭對視一眼,都笑了。
“你看,這就開始舉一反三了。”肖愛國靠在椅背。”
“電動大巴、電動貨車、電動公交……他這是想把大貴省變成我們的‘試驗田’啊。”
“那我們要不要推一把?”劉小莉問,“比如給電動貨車也定個試點價?”
“可以。”肖愛國點頭,“但要加個條件——讓他們把省內的國道、省道沿線的充電樁都建起來。”
“”這些基礎設施不光服務我們的車,將來老百姓買了電動車,也能用上,這才是真的推動新能源普及。”
索菲婭在筆記本上記著:“我下午聯係電池廠,讓他們提前準備畢節工廠的電池供應。
對了,美華王國那邊的工廠已經有不少充電樁了,要不要先調一批到大貴省?”
“調五千個過來。”肖愛國說,“讓馬德才先在貴陽、遵義、畢節這三個城市試點,汽車站、高速服務區各放一批,看看實際使用情況。”
中午吃飯時,劉小莉把新聞調了出來,正好在播大貴省的新聞:“……省長馬德才今日在貴陽調研時強調,首次提出了新能源的概念。”
“並指示,要抓住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推動交通領域綠色轉型,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這就開始造勢了。”肖愛國喝了口湯,“看來他是鐵了心要乾成這事。”
下午的工廠籌備會議上,馬德才也來限:“國王放心,我們一定加快建設,爭取半年內投產!”
“不光要快,還要好。”肖愛國提醒道,“第一批車質量必須過硬,這是要跑在大貴省的公路上的,每一輛都是活廣告。”
“”絕對不能出現任何質量問題。”
會議結束後,索菲婭拿著一份文件進來:“這是馬省長的秘書剛帶過來的,說是他們草擬的《大貴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方案》。”
“裡麵提到要在明年年初開通‘貴陽遵義’的電動大巴專線,作為示範線路。還說想請您到時候去剪彩。”
肖愛國翻看了幾頁,方案裡不僅有大巴置換計劃,甚至連老百姓購買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都寫進去了——買福馬電動車,省裡額外補貼車價的10不含國補)。
“他這是把我們的品牌綁在他們的政策上了。”
肖愛國放下文件,“不過也好,政策綁得越緊,將來其他省份想抄作業,就越繞不開我們。”
傍晚時,馬德才的電話直接打到了肖愛國手機上,背景音裡能聽到鞭炮聲:“肖國王,跟您說個好消息!
我剛在畢節開完會,當地老百姓聽說要建電動車工廠,都來送錦旗了!說我們給他們帶來了jobs工作)!”
肖愛國笑著說:“那您可得好好建工廠,彆辜負了老百姓的期待。”
“一定一定!”馬德才的聲音透著興奮,“我剛跟交通廳定了,下個月就先換二十輛電動大巴跑貴陽到畢節的線路,您到時候有空來坐坐?體驗體驗我們大貴省的電動大巴!”
“有機會一定去。”肖愛國說,“對了,那二十輛車,我讓工廠加個配置——座椅換成真皮的,空調調得足一點,讓老百姓看看,電動車不光省錢,還舒服。”
掛了電話,肖愛國看著窗外的車水馬龍,忽然對劉小莉說:“你說,十年後再看今天,會不會覺得,大貴省這一步,是整個大華國新能源革命的起點?”
劉小莉想了想:“說不定。畢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能留下點什麼。”
索菲婭走過來,手裡拿著幾張機票:“馬省長讓人送了張機票過來,說是請您下周末去貴陽,參加他們的新能源產業座談會。”
肖愛國拿起機票笑了:“這是怕我反悔啊。行,我去。”
“正好看看他們的準備情況,順便……再跟他談談電動公交車的事。”
“索菲亞,你去訂機票吧,我們團隊這幾張機票可不夠。”
夜色漸深,研究中心的燈還亮著。畢節工廠的設計圖正在電腦上修改,充電樁的物流清單在打印機裡吐出。
大貴省的地圖上,越來越多的紅點被標出來——那是未來充電樁的位置。
一場由電動大巴引發的變革,正在悄然改變著這個省份的命運。
而這一切,都始於那個夏天,一次看似偶然的“彙報”。
喜歡國家幫我壟斷請大家收藏:()國家幫我壟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