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愛國提供的技術支持、資金幫扶,讓他們嘗到了甜頭。
曾經貧困的山村,迅速煥發了生機。
僅1年,李軍成為了全國排名第一的養豬場。
他也帶著村民,走上了一條通往財富的道路。
而這一切,都源於李薇的那次“提前47秒”。
……
然而,在發射成功的第二天,全球媒體的頭版幾乎被“天頂1的銀色箭體壟斷,誇張的標題像發射時的火焰一樣舔舐著每個版麵——
《泰晤士報》用整版黑色加粗字體寫著:
“47秒改寫人類通信史!28顆衛星織成的‘天網’,讓地球再無信息孤島”。
配圖是從衛星視角拍攝的地球夜景,原本漆黑的亞馬遜雨林和非洲草原上,突然亮起無數個藍色光點,像被星鏈喚醒的螢火蟲。
社論裡寫道:“當肖愛國的衛星在300公裡高空列隊時,我們突然意識到——人類第一次能用同一種信號語言對話,這比阿波羅登月更接近‘世界大同’。”
《朝日新聞》則把焦點對準了那些閃爍的數字:“50億獎金背後:一個人的野心如何讓星星低頭。”
文章細數著肖愛國的財富版圖,從錦繡軟件的股價暴漲曲線,
最後筆鋒一轉:“但當大海裡的輪船可以能手機接電話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野心,帶著人類向上生長的溫度。”
最激進的是《太空報》,紅色標題像道閃電劈在版麵上:“警惕!‘天頂計劃’正在太空圈地!
28顆衛星隻是開始,肖愛國的星鏈終將變成扼住地球喉嚨的枷鎖!”
配圖是用電腦合成的衛星群包圍地球的畫麵,箭體上的錦繡軟件ogo被塗成了血紅色。
文章警告:“當一個人能讓28顆衛星同時轉向,他就能讓某個國家的通信係統在3秒內癱瘓——這不是探索,是太空霸權的宣言。”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帶著典型的美式焦慮,頭版左側是肖愛國舉著勳章的照片,右側是nasa局長緊鎖眉頭的特寫,標題是:
“從0.3米誤差到47秒提前分離:我們是否正在失去太空主導權?”
內頁詳細分析了星鏈的軍事潛力,甚至猜測這些衛星能在戰時變軌,撞毀他國航天器:、
“錦繡軟件的程序員或許沒意識到,他們寫的分離算法,可能成為未來太空戰的第一枚子彈。”
而《大華國科技報》則選擇了更宏大的敘事,頭版通欄標題是:“從算盤到星鏈:三代科研人用70年走完的‘通天路’”。
文中把張教授的銅獎章與美華王國的黃金勳章並置,細數著從1950年代的手搖計算機,到如今的星載通信模塊:
“當李薇按下分離按鈕時,她按下的不僅是提前47秒的指令,更是一個文明對宇宙的集體回應——我們來了,帶著所有角落的聲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的鏡頭對準了發射場周邊的抗議人群,畫麵裡有人舉著“太空不是私人領地”的標語,有人焚燒肖愛國的畫像。
記者站在抗議者與慶祝人群的中間地帶,背景裡一邊是歡呼的科研人員,一邊是舉著反戰旗幟的環保人士:
“有人說這是‘人類探索事業的黃金時代’,也有人警告‘太空殖民的潘多拉魔盒已被打開’——28顆衛星的光芒裡,藏著人類永恒的矛盾:對未知的渴望,與對失控的恐懼。”
《明鏡周刊》的報道則是嚴謹與憂慮,標題是:“每顆衛星都是一把雙刃劍:當28顆‘天頂星’懸在頭頂,我們該慶祝還是失眠?”
文章列舉了星鏈可能引發的太空垃圾危機、軌道資源爭奪,甚至計算出“按此速度,20年後近地軌道將擠滿10萬顆衛星,天文觀測將徹底淪為泡影”。
但結尾又不得不承認:“當非洲難民第一次用衛星電話聯係上救援組織時,所有的擔憂都顯得蒼白——或許,人類就是在這樣的矛盾裡,一步步踩向星空。”
最誇張的是《阿三教徒報》,他們用宗教般的口吻寫道:“肖愛國不是企業家,是當代普羅米修斯。
他從宙斯那裡偷來的不是火種,是讓信息自由流動的神力。
28顆衛星就是28根光繩,把地球拴在了更光明的未來。”配圖是經過特效處理的畫麵:肖愛國站在發射架頂端,身後的星鏈化作翅膀,像古希臘神話裡的天神。
然而,發射一周後,發生了更誇張的事。
ps.有人能想到下一步是要做什麼嗎?
喜歡國家幫我壟斷請大家收藏:()國家幫我壟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