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眼神銳利,“這個後門,就是顧遠之前植入的那個‘修正因子’的變種。
“然後,我們通過內部郵件係統,向所有核心技術人員發送一份‘緊急漏洞修複通知’,聲稱我們已經發現了這個微小的後門,並且已經成功修複。”
“等一下,李總,如果這樣,他不就知道我們已經發現他了嗎?”張明有些不解。
“不,關鍵在於,這個‘修複’實際上是假的。”
李威解釋道,“我們表麵上聲稱修複了後門,實際上隻是將那個‘修正因子’進行了一次微調,讓它在更隱蔽的條件下才會觸發。
“但我們會在通知中故意留下一個‘錯誤’,一個非常細微的技術細節錯誤,隻有真正了解這個後門的人,才能一眼看穿這個‘修複’是偽裝的。”
王磊恍然大悟:“如果顧遠是內鬼,他會忍不住去驗證這個‘修複’。
當他看到那個‘錯誤’時,他就會知道我們是在設局,但他同時也會暴露自己,因為隻有了解這個後門的人,才會去專門驗證這個‘錯誤’。”
“沒錯。”李威點頭,“一旦他去驗證,或者通過其他方式試圖修正這個‘錯誤’,無論是通過網絡還是物理接觸,我們都能掌握證據。”
“那如果他按兵不動呢?”張明問道。
“他不會。”李威冷笑一聲,“一個驕傲的技術天才,一個精心布局的內鬼,怎麼會允許自己的作品,被一個‘虛假的修複’所蒙蔽?
他一定會想方設法去糾正這個‘錯誤’,或者至少,他會忍不住去驗證我們的‘修複’是否真的‘成功’。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他們的自大。”
“我明白了,李總。這是一個心理戰術。”王磊讚歎道。
“是的,而且是針對顧遠這種技術狂人特製的心理戰術。”李威補充道,
“我們要給他製造一種緊迫感,讓他覺得,如果他不采取行動,他所布局的一切都將前功儘棄。”
兩天後,一份標題為《關於操作係統通信模塊核心加密算法漏洞緊急修複通知》的內部郵件被發送到了所有核心技術成員的郵箱。
郵件中,詳細描述了某個“極其隱蔽”的隨機數生成器修正因子,聲稱該因子存在極低的概率會導致加密失靈,並附上了一段“修複後”的代碼示例。
然而,這段代碼示例中,那個“修複”修正因子的邏輯,卻存在一個非常細微的、不易察覺的疏漏。
它將修正因子的觸發條件從“萬分之一概率”改成了“當數據包大小為1024字節時觸發”,但卻忘記了將實際的修正代碼也一並遷移到新的觸發條件下,使得這個“修複”形同虛設。
一般的工程師,隻會粗略地看一眼,認為公司已經解決了問題。
但對於那個真正了解後門機製的人來說,這個“修複”就是一個明顯的漏洞。因為他知道,真正的修正因子,不是看數據包大小,而是看一個與時間戳相關的內部變量。
郵件發出後的24小時內,張明和王磊的監控係統都進入了最高警戒狀態。
顧遠在收到郵件後,表麵上不動聲色。
他仔細閱讀了郵件內容,然後拿起筆,在一張草稿紙上快速地計算起來。
喜歡國家幫我壟斷請大家收藏:()國家幫我壟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