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英大特覺得,我們的企業永遠離不開他們的芯片。”
愛國,但市場消化不了這麼多芯片。
之前的50萬片就夠多了。
現在又增加25萬片。
量太大了。
消化不了就囤起來。
寧可把錢浪費掉。
雖然花了些錢,但彆忘了我們正在做多英大特。
可以幾倍幾十倍的賺回來。
我們加大校園基金會的捐贈。
不要怕花錢。
讓我們旗下的公司都去采購電腦,然後贈送給學校。
反正這麼多企業都需要避稅。
正好利用避稅的方式來拉高英大特的股票。
我們要借著網絡泡沫、長期訂單和低價材料的東風,讓英大特的股價漲到天上。
我們的ipo的股票,才可以定高價。
“明白!”
懂了。
新增的訂單+低價材料助力絕對可以讓英大特的股價繼續漲了。
如果不能再漲10倍。
就讓彼得更收購一些流通股。
小莉,你還是要多吹噓英大特如何先進,如何牛逼。
同時要重點寫我們的技術比英大特差很多。
另外,密切關注英大特的技術動向,一旦他們有研發新一代芯片的計劃,立刻彙報。”
一份由“鷹醬國際投行”發布的深度分析報告已經悄然流傳開來。
報告沒有停留在訂單數字的表麵狂歡,而是直指核心:
“我們認為,市場目前仍未充分定價此次合作的真正價值。
其關鍵不在於50萬片之外,新增的25萬的月度訂單量。aterias)以低於市場價4045的價格,與英大特簽署的三年獨家供應協議。”
“這意味著,英大特生產最先進的‘酷睿x1’芯片時,其占生產成本高達35的核心原材料支出將被大幅削減。
我們的模型顯示,僅此一項,英大特的毛利潤率有望在下一個財年提升超過15個百分點。
這不僅是降價,這等同於為英大特進行了一次持續的‘利潤輸血’。”
報告進一步指出:“尤其值得玩味的是,錦秀科技自身也是芯片設計公司‘錦秀科技’的母公司。
此舉無異於將自家競爭力的命脈,交到了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手中。
這或許清晰地表明,在最高端的芯片競技場上,東方企業承認了技術上的‘代際差距’,並選擇了‘與巨人同行’的戰略。
對他們而言,此刻的務實合作,遠比一場無法獲勝的直麵競爭更為明智。”
與此同時,《矽穀前沿》的科技專欄則從另一個角度渲染著這種“差距”。
在一篇題為《仰望星空:英大特架構師如何定義下一個十年》的特稿中,記者詳細描繪了英大特研發中心的“神秘”與“高效”,並引述了一位匿名工程師的話:
“他們的指錦秀科技)‘天樞3號’原型性能不俗,但就像一輛組裝了f1引擎的家用轎車,缺乏一整套與之匹配的傳動係統、輪胎和賽道經驗。
喜歡國家幫我壟斷請大家收藏:()國家幫我壟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