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愛國點點頭:“沒錯他們這些公司是沒有業績支撐,股價虛高,這被視為基於“夢盈率”的擊鼓傳花遊戲”
“現在任何公司隻要名稱帶有“.”後綴,即便毫無盈利甚至沒有收入,也能通過ipo募集巨額資金。”
“市場的估值邏輯從傳統的市盈率pe)、市銷率ps)一路退化,最終演變為直接用“市夢率”來衡量。”
“股價反映的不再是現實業績,而是偉大的‘夢想’。”
“如果我們的四家公司,既有夢想,又有實打實的業績。”
絕對也可以吹到天上。
根本不會看dvd的業績。
而且我有辦法,可以讓dvd的業績爆漲。
1999年的科技股熱潮裡,投資者就吃“生態協同”“長期增長”這套。
英大特作為芯片巨頭,被藍光的訂單喂得盆滿缽滿,股價漲得熱火朝天,這本身就是最硬的廣告。
藍光的招股書綁定這份“熱度”,就等於給投資者吃了顆定心丸,估值自然水漲船高。
而此時的英大特總部,霍普金斯正對著暴漲的股價傻笑。
米勒拿著研發報告進來,說酷睿x2的解碼模塊優化進展順利,藍光的工程師很滿意。
霍普金斯大手一揮:“滿意就好!再給研發部撥2000萬美元預算,務必讓酷睿x2成為藍光dvd的‘專屬芯片’!”
他現在完全沉浸在金錢的世界裡,根本沒多想:
肖愛國用真金白銀的訂單,把英大特的業績、股價、信心全喂飽,再用這“喂飽的成果”給藍光的ipo鋪路。
這是一場沒有對抗、沒有反轉的單向奔赴,英大特在訂單的狂歡裡甘當“墊腳石”
而藍光,則踩著這塊墊腳石,穩穩地邁向高估值的上市彼岸。
十天後,紐約的投行會議室裡。
藍光科技的ipo路演預熱會正熱鬨非凡。
投影儀上,英大特的股價走勢圖占據了整個屏幕:從去年的每股20美元,一路漲到如今的560美元,紅色的上漲曲線像條昂揚的龍,看得台下投資者眼睛發亮。
“各位請看,”投行負責人指著曲線的關鍵節點,聲音洪亮,
“1月5日,藍光宣布追加50萬片訂單,英大特股價當日上漲5.8;
1月10日,雙方簽署酷睿x2產能綁定協議,英大特股價再漲3.2;
昨天,英大特發布業績預告,明確提到‘藍光訂單貢獻35的季度增長’,股價直接創下曆史新高!”
台下立刻有人舉手:“這能說明什麼?難道買藍光,就能像買英大特一樣賺錢?”
“不止是賺錢,更是鎖定增長!”
肖愛國適時起身現實中,一個國王不可能出現。現在為了劇情請忽略),手裡拿著兩份文件,
“這份是英大特的承諾函,明確2000年將25的酷睿x2產能預留給藍光;”
“這份是我們的訂單計劃,2000年至少向英大特采購150萬片芯片。”
“各位想想,英大特靠我們的訂單能漲這麼多,作為生態核心的藍光,增長空間隻會更大!”
話音剛落。
喜歡國家幫我壟斷請大家收藏:()國家幫我壟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