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繼子繼女,還有那些鄰居、那些根本就不認識的人……
不管對方是什麼人,反正隻要需要幫助了,蘇桂英必須無條件幫助對方。
如果被彆人指責了,如果彆人對自己不好,那蘇桂英一定要先反省是不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好,
無論遇到什麼事隻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覺得是自己的錯,吃苦耐勞不跟人爭論長短。
蘇桂英就這樣一步一步,成為十裡八鄉稱頌的聖母楷模。
隻要有事去找她求助,能幫的她一定幫,不能幫的她想方設法去賣身賣血都要幫。
既然都當了一輩子的聖母,對所有人都奉獻了自己的一輩子,輪到裴則振了,當然也要原諒啊。
裴則振隻是在彎彎另外娶了個女人而已
這種事發生在任何時代的男人身上,也是情有可原的,你總不能讓他為你守一輩子吧?
作為聖母,就不要計較那麼多了,原諒吧。
至於我強迫你為裴則振守著?你是女人,這能一樣嗎?
你要是還冥頑不靈不肯原諒?那不好意思,電擊懲罰開啟了。
所以蘇桂英原諒了,對著裴則振擠出了一個笑容:“回來就好。”
媒體聞風而動,將這段“跨越海峽的曠世之戀”大肆報道。
沒人提及裴則振在彎彎的兒孫滿堂,也沒人關心蘇桂英這七十年來過的是什麼日子。
人們隻看到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重逢”的感人畫麵。
裴則振住進了裴家老宅後,有一次說漏嘴,蘇桂英才知道,其實八十年代他就偷偷回來過,看到她將母親照顧到終老,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就放心地回彎彎了。
他向蘇桂英表達了感激之情。
蘇桂英卻隻覺得天崩地裂,“為什麼?”
“那邊……畢竟有了家。”裴則振尷尬地解釋,“而且我以為你會改嫁……”
蘇桂英沒再說話。
那天夜裡,她一個人坐在院子裡,看著天上的月亮。
七十年前,裴則振離開那晚,月亮也是這麼圓。
半個月後,蘇桂英在睡夢中安詳離世。
葬禮上,裴則振哭得很傷心。
他對媒體說,後悔沒有早點回來,辜負了這麼好的妻子。
繼子繼女也掉了眼淚,回憶繼母是如何含辛茹苦把他們養大。
葬禮結束後,人們在整理蘇桂英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個小木匣。
裡麵整整齊齊地放著裴則振當年寄給她的所有小禮物,還有厚厚一疊信——都是她寫給裴則振卻從未寄出的。
最早的一封寫於1950年,最近的一封寫於去世前一天。
“則振:今天兒子又賭錢了,我很擔心……”
“則振:女兒生了個男孩,很像你……”
“則振:村裡的槐花開了,你最愛吃的槐花餅,我年年都做,卻沒人吃……”
“則振:我可能等不到你回來了……”
最後一封隻有一句話:“則振,我原諒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