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九年秋,老劉家大姑娘劉靜姝,與金盆村當年的抓泥鰍郎周寬世,完美結成夫妻,這對周寬世來說,絕對是人生命運的轉折點。
老劉家數代經商,是名震湘中的商賈世家,從湘江到長江的所有碼頭,都開有劉家商鋪,這些能給周寬世提供源源不斷的各地物資。
周寬世又秘密擁有龍山飛水涯的金礦開采,這是筆不為人知的驚天財富,設卡收厘金為兵勇補充軍餉?這種趁火打劫的事,為周寬世所不恥。
某日,楊家灘軍械庫裡飄散著桐油與硝石混合的氣息。1841針發槍,金屬槍管在桐油燈下泛著幽藍光澤。
這種普魯士最新式步槍的仿製品,射程可達四百步,比綠營兵用的鳥銃足足遠了四倍。
"大人,按您吩咐,槍管全部改用坩堝鋼鍛造。",軍械官捧著圖紙稟報:"膛線用蒸汽機床刻製,鉛彈裹著浸油鹿皮,裝填速度比舊式火繩槍快三成。"
周寬世點點頭,現代記憶告訴他,這種米尼彈原理的彈藥將徹底改變戰爭形態。
基地深處傳來鍛錘的轟鳴,三十座焦炭熔爐晝夜不息,將龍山金礦運來的生鐵煉成優質鋼材。
長槍營八百士卒分作四哨,每哨列裝二百支線膛燧發槍。
這種仿製恩菲爾德1853的步槍重九斤四兩,采用擊發火帽裝置,陰雨天氣仍可擊發。
彈藥袋內分三層:上層裝填定裝紙殼彈,中層放置銅製量藥匙,下層儲備火帽與通條。
"注意裝彈步驟!"教習官吼聲在靶場回蕩:"咬開紙殼倒火藥塞彈丸通條壓實!",隨著此起彼伏的爆響,四百步外的包鐵木靶應聲碎裂。
周寬世特意設計的四排輪射戰術,讓火力密度達到每分鐘五輪齊射。
短槍營五百精銳配備湘丙型六連發轉輪手槍,黃銅彈巢可預裝六發定裝彈。
這種借鑒柯爾特1851海軍型的武器,使用.36口徑錐形鉛彈,十五步內能擊穿雙層棉甲。
每個士兵另配一柄精鋼腰刀,刀身帶有血槽,柄首鑲嵌銅製虎頭。
巷戰訓練場上,士卒們兩人一組背靠而立。
一人持槍速射壓製,另一人持刀近身格殺。
特製的牛皮槍套帶有快速裝填器,二十秒內就能完成六發彈匣更換。
周寬世看著騰起的硝煙,仿佛看到未來塹壕戰的雛形。
十二門湘戊型後裝線膛炮列陣校場,青銅炮管長六尺,口徑三寸,使用楔形炮閂閉鎖。
這種借鑒克虜伯鋼炮設計的武器,射程可達三裡,配備的爆破彈內置延時引信,落地後能穿透屋頂才爆炸。
"裝填手注意!"炮長揮動令旗:"一號炮高爆彈,裝藥兩斤,仰角二十八度!",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八百米外的土壘騰起十丈高的煙柱。
周寬世特意設計的四輪炮架,可用六匹騾馬拖曳,行軍速度比清軍舊式紅夷大炮快兩倍。
騎兵營三百輕騎列裝湘丁型杠杆式卡賓槍,這種仿製溫徹斯特1846的連發武器,十三發管狀彈倉帶來持續火力。
馬刀采用德國克虜伯鋼鍛造,弧形刀刃經過滲碳處理,斬斷三層浸濕草席不見卷刃。
晨曦中,騎兵呈楔形陣掠過校場。
三十步外木靶林立,騎手們單手持槍連續擊發,銅製彈殼如雨點般墜落。
特製的雙扣式槍背帶,讓士兵能在衝鋒與射擊間快速轉換。
周寬世看著揚起的煙塵,仿佛看到未來機械化部隊的雛形。
後勤部的二百輛四輪馬車正在裝載物資,這些借鑒美式康科德馬車的運輸工具,載重可達八百斤。
每輛車配備兩名馭手、四匹蒙古馬,車軸裝有鋼製彈簧,崎嶇山路上日行六十裡。
"醫療隊攜帶樟腦酊二十壇,嗎啡注射液五十盒。"。
軍需官核對清單:"工兵連配發折疊舟橋六套,硝化棉炸藥二百斤。"
周寬世設計的模塊化運輸係統,能讓整個部隊在三個時辰內完成拔營。
周寬世用了不到半年時間,打造了一支3000人的鋼鐵怪獸,這隻怪獸能吞食大清國當時大部分敵對勢力,是一股鋼鐵洪流。
喜歡花屋湘軍傳奇請大家收藏:()花屋湘軍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