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對於新的宅基地,其實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
周安估摸著新宅基地的麵積,應該和老房子差不了太多。
老房的宅基地,麵積是真不大。
有兩間睡覺的地方,一間廚房和一間柴房,除此之外也就沒了。
家中的院子稍微大些,不過院子並不在宅基地的麵積內。
院子是村民們自己圍起來的,不算在宅基地內。
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圍一個小院子,隻要不是圍的太寬,一般沒人來管。
在這年代的房子,沒有啥公攤麵積。
周安估摸著老房子應該在60平左右,說實話,對於周安這種人口多的家庭,是真的有點逼仄了。
這種小戶型的房子,對於三口之家來說還行。
對於9個正在長大的孩子來說,實在太不友好了。
周安希望新的宅基地,能比老房子稍微大些。
不過他也不抱啥希望,畢竟都換到了好地頭,還要麵積更大些,真有這麼好的事兒嗎?
和村長商量完後,周安便準備著手開始找工人了。
蓋房子的工人,完全不必去鎮上找,村裡多的是。
畢竟村裡蓋了這麼多土坯房,大家都建出經驗來了。
如今新的宅基地還沒下來,找工人的事還得緩緩。
工人暫時不急,但木匠的活兒現在就能開始了。
周安想了想,要用到木匠的地方還挺多。
首先就是院門和大門,需要木匠來做。
在這年頭,農村裡用防盜門的幾乎沒有,家家戶戶還是用的原始木門。
雖然都是木門,但若是找手藝好的木匠,做出來的門也會更結實點。
周安家原有的桌椅板凳,也都是十多年的老古董了。
周安前段時間坐在凳子上處理野味,一個不留神,摔了個四仰八叉。
像這樣的破爛貨,周安是不打算拿到新房子裡去用的。
讓木匠做一套新的桌椅板凳,這些舊的直接丟進土坑裡麵燒火!
除此之外,周安還想讓木匠多打一些櫃子,用來放東西雜物。
周安在記憶裡回想了一下,村子裡會做木工活的是有幾個。
但要論手藝最好的,還得是趙木匠!
趙木匠今年四十來歲,一聽這姓氏就知道,他不是周家村土生土長本地人。
他和程二丫她家是一樣的,從河南那邊逃荒過來的。
趙木匠剛逃荒過來時才二十出頭,不過卻有一手好木工活。
剛逃荒過來,一家子餓的形銷骨立,跟骷髏人似的。
來到東北後沒幾年,不僅把房子修得漂漂亮亮,還娶了個漂亮媳婦。
靠的就是他那手藝,做木質的桌椅板凳瓢盆拿去賣錢。
不過如今60年代,在這方麵管的很嚴。
不允許再偷偷做生意了,所以趙木匠家的條件也不如往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