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用指尖,輕輕摩挲著葉片。
那葉子摸著就跟以前碰過的不一樣!
不是那種薄薄的嫩葉,而是厚實的帶著點韌勁。
葉麵滑溜溜的,像抹了層油。
周安心裡頭跟明鏡似的,這些絕不是什麼小玩意兒。
就憑這葉子的厚實勁兒,複葉的數量,最少也得幾十年打底!
周安蹲在地上,手指一邊點一邊數。
細數下來,不多不少正好二十株。
他心裡頭那股子熱乎勁又湧了上來。
二十株,聽著不算多,可這是野山參啊!
老輩人常說,這東西是山精,嬌貴得很。
對水土、光照挑剔得厲害,旁邊的樹多了少了不行,土太肥太瘦也不行!
能在一個窩點,見著兩三株都算燒高香。
在同一個地方,同時出現20株野山參的概率極低,幾乎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如果不是係統的歐皇體質加成的話,壓根不可能!
普通村民把整片山找一遍,都不一定能找到20株年份這麼好的野山參。
挖參這活,看著簡單。
實則比繡花還精細,非常費時費精力。
稍不注意,碰斷一根須,這參就“殘了”。
整株參的品相就跌了大半,價錢能差出好幾倍去。
這活急不得,得一點點來。
先得用細木棍,小心翼翼扒開周圍的土和草,確定參的範圍。
然後一點點剔土,一圈圈擴土,跟“考古”似的。
如果是特彆珍貴的人參,挖一株可能就要一兩個小時。
就這二十株參,怕是得在這兒耗上一整天,說不定還得搭個夜。
周安以前挖人參時,是拿著小鋤頭一點一點慢慢挖。
可今兒不同了。
他搓了搓手,把指尖慢慢伸過去。
指尖剛觸到野山參的葉柄,然後口中默念“收回”。
下一秒,就見那整株野山參,“嗖”地一下沒了影。
原地隻留下個坑,還帶著點泥土腥氣。
“嘿嘿,取出!”
他心裡意念一動,攤開的手心,立馬就多了樣東西。
巴掌長的野山參躺在他掌心,褐黃色的主根胖乎乎的。
身上布滿了細密的環紋,一看就有些年頭。
那些須子白生生的,根根分明。
每一根細須都完好無損,比他以前費半天勁挖出來的還要周正。
周安把野山參舉到眼前,眯著眼瞅了又瞅,心裡頭那叫一個美。
這係統空間真是個寶貝,他以前沒這玩意兒的時候,挖棵參跟伺候祖宗似的。
現在倒好,伸手一碰就齊活,手連土都不用碰。
而且品相特彆完整,最專業的老師傅,才能達到這個水平。
自打開盲盒開出空間之後,他趕山就省了老鼻子勁。
尤其是挖這些帶根的藥材,簡直是事半功倍。
就像眼前這片地方,足足20棵野山參。
這會兒借著空間的便利,沒多會兒就收完了。
這要是擱以前,光挖這些參就得耗上小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