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倒吸一口冷氣:“這字體實在是太漂亮了,怎麼感覺有種劍氣縱橫的味道呢?
如果不是老夫親眼所見,我實在無法相信,是十幾歲的娃娃寫出來的。”
卻見張羽好整以暇在底下的署名,寫上年月日,然後再寫贈金先生。
隨後哈哈一笑:“見笑見笑,在老先生麵前班門弄斧了,我隻是想向您表示一下。
我對您的傾慕之情,還請您垂青,把你書在國內的版權代理給我。我隻是要代理權,回頭賺的錢您七我三。”
臭小子,不會是傻了吧?在家的時候不是這麼說的,當時談到版權的問題,是打算購買一群武俠小說作家的版權。
然後回國之後印刷大賣特賣,現在卻變成了三七分成,而且還是出資方隻占三成。
金先生搖搖頭:“看來你對文化產業不太了解,沒有這麼分成的。我對你已經刮目相看,而且感覺到你是帶著誠意來的。
既然如此,我們可以簽正式的合同,正如你所說。如果武俠小說能夠喚醒青少年,對古文化的推崇和追捧。那是我的榮幸,更是我的驕傲。”
1985年4月《書劍恩仇錄》在精衛市新華印刷廠完成印刷,首印五十萬冊定價四元。那也是八十年代,金大俠在內陸的唯一正版書。
五十冊毛收入達五十萬元,支付給金庸的版稅僅僅是五萬元,過後金大俠把五萬版稅全部捐獻了。
如此離譜的版稅,是當時國內政策決定的。何況那是官方跟金先生的合作,天然帶著居高臨下的底氣。
但是張羽還真沒那個底氣,拋出那個合同模板誠意十足。更是一種姿態,讓金老先生自己選擇。
至於說國內政策,是不是允許私人出版圖書。那都不重要,最晚明年政策大變。
如果等到明年再找這些作家,不要說簽署版權合同,就連代理賣書都是癡人說夢吧?
張羽向老先生深深一鞠躬:“感謝萬分感謝,不瞞您說,當年我看的都是盜版書,我想要把您的書。
擺在新華書店最醒目的書架上,而不是偷偷摸摸的角落裡悄咪咪的賣。很怕被人抓到把柄,武俠小說應該在文學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幕。”
少年的話讓金先生大為好奇:“你真的這麼想嗎?很多人都說武俠小說太俗了,難登大雅之堂。”
嗬嗬!張羽冷笑:“這話純屬放屁,老先生您懂的,我是說說這話的人。
想必您聽過,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您也一定知道,文藝作品是為什麼人服務的。”
前麵居然開始罵人了,三女都是一呆。偏偏的金老先生沒有生氣,好整以暇的看著少年表演。
隻聽張羽繼續誇誇其談:“武俠小說在國內,有著最廣泛的受眾。
作品的好壞不是那些書評家說了算的,而是讀者說了算的,是由讀者的口碑堆砌起來的。”
少年給予自己的評價也就罷了,但是少年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來點評自己的作品。
讓金先生大感榮幸:“過獎過獎,謬讚了謬讚了。”
但凡華人圈的文化人,誰不知道《講話》?誰不知道講話的內容?誰不承認那是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