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是這個年輕人,被上麵當成磨刀石。磨礪考察各位領導乾部,看來考察失敗了。
中年人目光炯炯看著張羽道:“沒錯,我真的是需要敬仰你了,張羽同學說的非常精彩。
收購的事情就按照你說的,按照國際慣例請專業的團隊來評估,然後再談收購。”
大家沒想到上麵,沒錯,這位就是代表上麵的意誌,居然一口答應了張羽的全部條件。
也算不上是條件吧,隻是收購的前期準備。這是一次嘗試,影響不僅僅限於張羽。
大概這是華夏國內第一例,國有企業出售案例。如果此次嘗試成功,必將強勢推動企業改製。
要知道,張羽的收購案橫空出世之前,國內甚至還沒有,什麼企業改製的說法呢。
按照正常曆史軌跡,出售企業是十幾年後的事情。因為張羽的翅膀呼扇,曆史軌跡跑偏了!
可是某個披著人皮的蝴蝶不知道呢!張羽鄭重承諾:“請您放心,我們已經在香港找了三家評估公司。
屆時你們可以從這三家中,任意選出一家,評估費我們來出,放心不算收購成本之內。”
一位老人忍不住問:“年輕人,我想知道,你為什麼一定要讓第三方做出評估呢?
難道你以為國家會給你的便宜嗎?如果國家想占便宜,也不會把企業賣給你吧?”
想啥呢?張羽搖搖頭:“您錯了!恰恰相反,我是怕有些人說我占國家的便宜。
不管你們作價多少錢都不是科學的,必須做出專業的會計審計之後,拿到結果才能作價。”
對於主導第一次收購案,張羽還是很謹慎的。即便沒想過名垂青史吧,也不想被人遺臭萬年。
小張同學有著相當高的追求:“我就想知道,你們作價多少錢給我?然後我們再看看,評估多少錢。
最後我們再商討一個科學的價格,怎麼樣?難道連作價你們都不敢嗎?還是說你們另有私心呢?”
年輕人每一個問題都殺人誅心,大家實在是有點受不了。偏偏的這些問題,還必須要回答。
問題是你都要評估了,為什麼還要讓大家作價?如果作價低了,是不是會落人口實?
作價高了,豈不是會被人笑話?不管哪一種,都不是大家想要的結果。
有人歎口氣說:“那麼這家公司,我們做價五百萬。包括固定資產,包括所有的設備以及包括無形資產。
當然了,如果收購這家企業,你必須同時收購那些員工。至於說競爭上崗,這個沒有問題,不符合條件的也可以返回原單位。”
隻有區區五百萬元嗎?那家建築公司,小張同學沒到現場見過,但是老陳和老顏在呢。
早早就把詳細資料拿來了,那裡足足占地三萬多平米,雖然地處二環外。
卻也是緊挨著二環,僅僅是建築公司擁有的地皮,就已經是潛力股了!
至於說那些裝備,根本不被小張同學當回事。那都是六十年代產品,都要鏽爛了。
算了吧!張羽笑了:“你放心,隻要我接手的員工,他們都會享受全新的福利待遇和工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