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閣內夕陽隨風搖曳,我在小李子的簇擁下轉身,邁出了商議西洋醫術的養心殿暖閣。一眾太監宮女瞬間圍攏過來,動作整齊且悄無聲息。
走在回寢殿太極宮的宮道上,微風拂過,兩旁宮牆映著夕陽投下斑駁的影子。太監們手提金香爐,陽光隨著腳步輕輕晃動。溥儀眉頭緊鎖,腦海裡反複思量著推行西醫入宮的計劃,不自覺地用手敲了敲鸞架轎攆,太監也加快了幾分步伐。
一踏入太極宮的宮門,等候多時的宮女們立刻迎上來,動作輕柔地幫我卸下狐皮披風。寢殿內,燭火通明,香爐中嫋嫋升起的沉水香,讓氣氛顯得格外靜謐。我在雕花拔步床沿緩緩坐下,目光掃過殿內忙碌的太監宮女,沉聲道:“去,把小李子叫來。”
不一會兒,小李子弓著身子,一路小跑進來,“撲通”一聲跪在我麵前,額頭幾乎貼到了地麵,顫聲道:“奴才給皇上請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我微微抬了抬手,問道:“皇額娘此刻在做什麼?”小李子小心翼翼地抬起頭,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回道:“回稟皇上,聽李總管說太後娘娘用膳後歇了一陣,這會兒正在鐘粹宮看些書畫解悶呢。”
溥儀聽完,輕輕點了點頭,揮手示意小李子退下。他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被夕陽籠罩的宮宇,心中琢磨著該如何向太後開口,推動宮廷醫療的革新,引進洋醫生的西洋醫術。
暮色仍未散儘,月亮的光輝卻已迫不及待地灑向紫禁城,給這片古老的宮牆鍍上了一層金邊。我在禦膳房的朱漆宮門前停下,負責值守的太監們見狀,嚇得渾身一激靈,“嘩啦”一聲齊刷刷跪地,額頭緊貼冰涼的青石板。“都起來吧。”我擺了擺手,徑直邁進禦膳房。
膳房內,爐火正旺,銅鍋裡的水燒得咕嚕作響,熱氣裹挾著食物的香氣彌漫開來。禦廚們聽聞皇上駕到,紛紛放下手中活計,誠惶誠恐地行禮。“起來吧,今日我要做一份藥膳米粥,你們打下手。”溥儀掃視一圈,目光落在案板上的食材,開口說道。心裡想著我一個現代人。到了這裡這麼久,終於能夠親自下廚做一次飯。
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我走到灶台邊,拿起一旁備好的糯米,倒入已經沸騰的水中。他一邊攪著粥,一邊轉頭吩咐:“去把我前日向太醫問詢的滋補藥材取來。”不一會兒,小太監捧著一個精致的木盒匆匆返回。
我打開木盒,從中挑出茯苓、枸杞、薏仁等幾味藥材,動作嫻熟地放入鍋中。一旁的禦廚忍不住勸道:“皇上萬金之軀,這些粗活理應讓奴才們來做……”我眉頭一皺,打斷道:“朕此舉,一來是為皇額娘調理身體,二來這藥膳關乎醫術藥理,多做多學,方能心中有數。”語氣十分不善地說道。
粥在鍋裡翻滾,香氣愈發濃鬱。我站在灶台前,目不轉睛地盯著火候,時不時調整火力。約莫一炷香的時間,看了看懷表,一鍋色澤誘人、香氣撲鼻的藥膳米粥大功告成。我親自將粥盛進雕花瓷碗,又仔細檢查一遍,才滿意地點點頭。我打算借這碗粥,拉近與隆裕皇太後的距離,為推行西醫入宮計劃尋找契機。
玉盤緩緩攀升,為紫禁城琉璃瓦鍍上一層耀眼的銀輝。我讓小李子捧著那碗精心熬製的藥膳米粥裝入精美的食盒,在一眾太監宮女的簇擁下,沿著漢白玉雕砌的宮道,朝著鐘粹宮走去。月光灑在我身上,卻未能驅散我眉眼間的憂慮——西醫入宮的事懸而未決,這碗藥膳粥是他打破僵局的第一步。
一行人腳步聲沙沙,在寂靜的宮牆間回蕩。引路的小太監不時回頭張望,確定行進路線;宮女們則屏氣斂息,目光低垂。小李子雙手拿著食盒。
未到鐘粹宮,守門的太監遠遠瞧見溥儀,忙扯著嗓子高喊:“皇上駕到!”刹那間,鐘粹宮的宮門大開,一眾太監宮女魚貫而出,齊刷刷跪地迎接。到了鐘粹宮門口。我下了轎輦步伐穩健,手中接過小李子提著的雕花食盒,走的穩穩當當,粥香隨著微風飄散開來。我邁進宮門,徑直走向正殿。
進入殿內,我看見皇太後正坐在雕花拔步床上,翻閱著一本古籍。聽聞通報,她放下書冊,臉上露出一抹笑意。我快走幾步,在太後身前恭敬跪下,雙手將藥膳舉過頭頂:“兒臣給皇額娘請安。這是兒臣今晚親自熬製的藥膳米粥,茯苓、枸杞、薏仁皆是滋補好物,還望皇額娘品嘗。”
太後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旋即笑意更濃,伸手接過瓷碗:“難得你有這份孝心。”心中想著皇帝哪有下廚房的。且不說皇帝怎麼懂得製作,不過是吩咐禦廚做膳食。皇帝在旁邊盯著罷了。說罷,輕輕舀起一勺粥,放入口中細品。粥香在唇齒間散開,太後滿意地點點頭:“味道不錯,你有心了。”
我見皇額娘這樣說,微微鬆了口氣,麵上卻仍帶著幾分懇切:“兒臣聽聞皇額娘近來操勞,特意向太醫請教了這藥膳的做法。兒臣想著,若能讓皇額娘身體康健,兒臣做什麼都值得。”太後微微頷首,目光慈愛地看著溥儀,兩人的交談在嫋嫋粥香中徐徐展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後輕抿一口粥,暖意順著喉嚨滑下,驅散了連日來的疲憊。她將瓷碗放在一旁雕花矮幾上,抬手揉了揉太陽穴,微微歎息道:“的確,近日來本宮整理賬冊和皇室資產,覺得有些疲累,精力不勝從前。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翻來覆去地看,眼睛也花了,腦袋也昏沉得厲害。”
說著,隆裕皇太後目光落在溥儀身上,眼中滿是欣慰:“倒是你,不僅知曉關心本宮,還親自下廚熬粥,這份心思實在難得。以往總覺得你還是個孩子,如今看來,也懂得體貼人了。”
殿內,鎏金香爐中檀香嫋嫋升騰,與粥香交織在一起。月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落在皇太後略顯疲憊的臉上。她伸手輕輕拍了拍溥儀的手背,又道:“你這粥來得正好,喝上一碗,整個人都舒坦多了。想來是你這份孝心起了作用,連帶著精神都好了幾分。”
我聽皇額娘這麼說,心中一動,忙趁機說道:“皇額娘操勞皇室事務,太醫院的太醫雖說醫術精湛,但兒臣聽聞西洋醫術在調理身體、緩解疲勞方麵也頗有獨到之處。兒臣想著,若能請西洋醫師入宮,為皇額娘定期調養,想必能讓皇額娘身體愈發康健。”
太後微微挑眉,目光變得深邃起來,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西洋醫術……雖說聽聞過一些,可終究是外來之物,不知靠不靠譜。”太後語氣雖未鬆動,但眼中已有了幾分思索之色,一時間,殿內氣氛微妙地變化著。
我微微欠身,雙手不自覺地攥緊,目光中滿是關切與誠懇:“皇額娘,兒臣深知西洋醫術源自外邦,其門道和效用,咱們還未能完全摸透。但看到您為了皇室資產、賬目整日操勞,批閱賬冊直至深夜,兒臣心疼極了,心中滿是愧疚。身為兒子,不僅無法為您分擔政務,連讓您身體好轉這點事,都難以做到。”
殿外微風拂動宮簾,光影在地麵搖曳。我頓了頓,抬眼望向太後,繼續說道:“兒臣第一時間就去詢問了太醫院的太醫,可他們也隻是說,您這是過度勞累導致,隻能多休息、慢慢調養。兒臣心想,這遠遠不夠。若能找到更好的法子,讓您少受些罪,體能夠舒坦些。哪怕隻有一絲可能,兒臣都想去試試。這才將目光投向西洋醫術,想著沒準它真能有獨特的辦法,幫皇額娘緩解疲勞,恢複精神。”
說完,溥儀雙膝跪地,鄭重道:“皇額娘,兒臣懇請您給西洋醫術一個機會,也給兒臣一個能真正為您分憂的機會。”太後凝視著溥儀,手中的茶盞在光影下泛起微光,殿內一時間隻剩香爐中香料燃燒時發出的細微聲響。
我跪在地上,身姿卻挺得筆直,眼中滿是堅定。微微仰頭,目光直視太後,言辭懇切:“皇額娘,兒臣清楚西洋醫術來路不明,貿然采用,實在不妥。因此,兒臣吩咐內務府大臣,暗中對西洋醫館展開調查。”
此時,殿內鎏金燭台的燭火輕輕晃動,映得溥儀的身影有些閃爍。我繼續說道:“內務府大臣帶著精通醫術的太醫,走訪京城中多家西洋醫館。不僅借閱他們的醫案記錄,還觀察西洋醫師們的治療過程,甚至找來一些病患,了解康複情況。經過反複檢驗,他們發現西洋醫術在緩解疲勞、調理身體方麵,確有獨特之處。”
我微微皺眉,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有位西洋醫師,運用獨特的療方法,配合特製藥劑,讓不少因勞累致病的患者恢複精神。兒臣反複斟酌,確認穩妥後,才敢來向皇額娘啟奏。”說完,溥儀伏地不起,靜候太後定奪,殿內的空氣仿佛凝固,唯有香爐裡的檀香,依舊悠悠飄散。
我伏地片刻,緩緩抬起手,從袖中取出一份疊得整整齊齊的奏折。奏折用明黃封皮包裹,在燭火的映照下泛著柔和的光澤。他雙手將奏折高高舉過頭頂,手臂微微顫抖,那模樣仿佛托著的是整個大清皇室的未來。
“皇額娘,這便是內務府大臣呈上的奏折,裡麵詳細記錄了調查西洋醫館的經過與結果。”我的聲音平穩,卻難掩內裡的期待,“兒臣擔心口述有所遺漏,還望皇額娘禦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