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何時?”有不少人立功心切。
吃癟的是呼延三族那一片,他們這些人自隨蕭後入關來,也就是開始被霍洗憂堵了幾天。
而後,一路勢如破竹。
名聲顯赫的周漢,退避高柳;
太原重地的守軍,不戰而走。
雖然在羊頭山下無幾日,但他們依舊不想就此止住步伐。
正當速步如風,一路殺穿過去,直吞下整個並州,威脅漢人的京城才是!
“天將明時吧。”蕭焉枝道:“既然諸位有建功之心,就不要吝嗇精銳。到時候的突襲,一定要拿出相當的精銳軍力來!”
“都聽見了麼?”蕭後美目一橫,直接拍板:“下去籌備,五更動手。”
“是!”
眾人皆無遲疑。
一是蕭焉枝無論其智略還是對漢人的了解,都得到了西原所有人的認同。
二便是蕭後的威望,也是難以撼動的。
軍議散去後,梁氏也展開了一個小型議事。
“諸位且將精銳借我。”梁乙甫道。
有人露出驚容:“您何必再冒險?”
梁乙甫看了此人一眼,沒有發怒,而是沉聲道:“我雖得位,卻不得望。做不出成績來,誰又會將我這個左賢王當回事呢?”
“您所言是極有道理的。”一名老貴人歎息,道:“陛下已將您放到了左賢王的位上,便堵住了眾人之口。接下來能走到哪一步,離不開在座諸位、但更離不開您自己。”
“呼延賀蘭雖敗,卻終究做出了一些成績,吃下了半個定陽,將周徹圍困多日、重創彼軍——威望尤在。”
“至於那位郡主,陛下更是對其言聽計從……”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蕭後在表麵上很把梁乙甫當回事,但實際上完全不把他當回事。
重要軍略,他連嘴都插不上——也是,你一個隻有敗績的人,憑什麼插嘴呢?
“這確實是最好的機會。”
“一則,如郡主所言,周徹應已不在山上,羊頭山上軍心渙散、兵力也不多。”
“二則,這個關口過去,大夏軍完成統一,便是硬戰了。”
說到這,梁氏宗老立馬閉口不言。
雖然是自家人商議,但也要照顧梁乙甫的麵子不是?
所以,這是梁乙甫最好出成績的機會。
——請容許我再思考思考,看到有讀者說讓我把後麵的先發出來,寫書不是這樣的。我寫後麵的,必須要有後後麵的,再展開後麵的時候,將後後麵的劇情植入才行……我也很急,百萬字了,眼看著書測在即。
喜歡請,卸甲!請大家收藏:()請,卸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