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邊,呼延賀蘭入定陽後,根本不顧其他戰場,隻是囑咐宇文拔都、呼延豹等人粘附而上,不要讓紫鎮東等人輕易脫身。
而後,隻帶少數隨從,縱輕騎快速向南。
“周徹籠中鳥,王子何憂?”有人問。
“死鳥不值一觀。”呼延賀蘭搖頭,笑道:“鳥欲求生,撲騰籠中,才是趣事。”
幾日之間,整個西原,所有人都對他高看起來,都因他將‘鳥困於籠’。
途中,他收到了消息:周徹先是往南渡過洙水河,而後又忽然向東。
“棄軍而走?”呼延愕然,而後失笑搖頭:“這是投子認負啊!”
“他早就敗在了王子手下,堅持還有何意呢?隻是現在才想著苟全性命,恐怕太晚了一些!”身邊有人冷笑:“兩王已命人截殺,他走脫不了!”
呼延賀蘭在馬背上稍作沉吟,便道:“傳信三王與宇文汗魯,哪怕把馬跑死,也要將他按死在山下!”
“是!”
緊趕慢趕,西原的萬騎在周徹之前,抵達山脈腳下。
“向西列陣!”
“待敵!”
一貫以靈活攻擊為長的西原部隊,也搬出了盾牌。
他們向正西展開盾陣,將弓手置於左右兩翼:一旦周徹來攻,便以正麵阻攔,將弓騎兩麵縱出,以成攻守兼備之勢。
同時,平定關的留守部隊,也不斷差出小股人馬,銜尾追擊周徹。
然而,變況突生!
“周徹忽引軍向北!”
“向北!?”
突然傳來的消息,讓原本守在山脈前,準備血戰的西原軍鬆了一口氣。
畢竟,誰也不想擋住大夏最精銳部隊的死戰之念。
他們開心,其他人則頭痛了。
周徹往東,意圖很容易推斷出來,無非是要逃走罷了。
可突然向北,這是幾個意思?!
未久,消息再至:周徹果斷往北,並且開始渡河,準備重新跳回洙水河北邊!
“拿輿圖來!”
接到這消息的第一時間,呼延、宇文、折蘭三王和宇文汗魯都說出了同樣的話。
——
“他是想從北逃走,和他的人馬彙合?”宇文王蹙眉。
“未可見的。”呼延王搖頭,道:“一則此去路途遙遠,再走這麼遠,對他的糧食和人心考驗太大;二則沿途都是我們的人,便是那一波人也被緊緊糾纏,這何嘗不是再投羅網?”
聽了這番話,宇文王點頭:“既然往北沒有活路,那他走這一條道……故意晃開我們!然後再突然回頭,繼續逃遁!?”
“極有可能!”呼延王認同,手壓在山脈位置:“不要被他迷惑,這一路人馬不動……要動也是沿山脈腳下而行,便能徹底封死他東走的生路。”
“傳信折蘭,讓他封住北邊出口,防止周徹跳出去!”
信在傳,但其實也用不著他們傳,多是提醒而已。
折蘭王同樣是疆場宿人,如此情況,焉能不知對策?
他陳兵列陣,封鎖北上通道,改追擊為堵截為主。
等消息傳到宇文汗魯那邊時,他也絲毫不慌,而是果斷將兵往東走,擔下了襲擾周徹的任務。
要說人馬戰力,宇文汗魯這一處最弱,除了三四千的西原和骨乾叛軍外,其餘都是糾結的雜胡與普通叛軍。
但勝在人多啊!
烏泱泱的,連精銳帶雜兵有三萬多人。
“做的好!”
周徹動向與各部動向到呼延賀蘭這裡時,他喜的於馬背上撫掌:“各部死結如網,他越逃越緊,終是脫身不得!”
“諸位且看——
他在輿圖之上,將各部動向清晰標出。
這是他對周徹的優勢。
他有通暢的訊息渠道,可以將敵我雙方動向了如指掌,通過已知消息將圖做出。
而周徹則不行,周徹能確定的隻有自己的動向,至於其餘人怎麼走,則完全依賴於推測。
說的直白點,就是——猜!
“周徹已成困獸之勢。”
在他身邊,幾個西原老貴人捋須直笑:“當日有多威風,今日便有多狼狽!”
“王子殿下這天羅地網之困,他走不脫!”
好在,這是在北邊,河水不似南邊那般寬闊洶湧。
加之敵人距離沒能靠太近,周徹率部第二次完全跨過洙水河。
“——報!”
“殿下!”
“北邊去路已被堵死,敵軍列陣封道,緩緩向我軍推進而來。”
未久,又一騎來報:“西北!宇文汗魯行軍頗慢,但目標明確,正是奔我軍來的。”
烏延王坐在一塊頑石上歇息,一口一口咬著麵餅,老眼中帶著幾分無奈:“敵軍這是對我們的動向了如指掌啊,想要晃暈他們再走出去,隻怕不容易。”
“我從來沒有打算要走出去啊。”周徹笑道。
烏延王在內,諸多將校都滿頭霧水,摸不清周徹的想法。
周徹吃掉掌心的一些餅沫,依著車躺了下來,閉上了眼睛:“歇息一陣,向西南。”
“西南?!”烏延王實在抵不住好奇:“殿下,又往西南作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渡河。”
短短時間,這是周徹第三次下達渡河命令。
不理解周徹的不隻有他們,還有攔住東北向去路的折蘭王。
按照原先計劃,還有半日他就會和周徹的前沿部隊碰頭。
“呼延、宇文兩路萬騎兵在洙水河南。”
“宇文汗魯雖在趕來,但他部臃腫,行軍緩慢,抵達尚需時間。”
“周徹勢必以破網之勢來襲,當結死陣、以箭雨壓製,將其困死!”
折蘭王一切準備都做好了,卻猛然收到消息:周徹不來了,又往西南走了。
“嗯!?”
未多久,又有消息來:周徹從西南渡河,跳回洙水河南邊去了。
“他要作甚!?”
折蘭王不知道周徹打的什麼主意,但他沒敢輕易將兵馬分開來用。
誰都知道周徹能打,拋棄兵力和防守優勢跟上去對a,搞不好是要送菜的。
他第一時間派出一個千騎:“立即奔襲洙水河,不要和他近處接戰,遇其渡河,則遠襲擾之、拖延之。”
另,囑咐全軍,繼續前進,壓縮包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