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刺鼻的消毒水氣味慢慢滲入白大褂的纖維之中時,林曉陽的指尖竟然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起來。此時,產科走廊裡的電子鐘準確無誤地顯示著時間——淩晨三點十七分。而從待產室那邊,則不斷傳來一陣陣新的陣痛呻吟聲,仿佛每一聲都能穿透牆壁,直擊人的心靈深處。然而,就在這樣緊張的氛圍下,林曉陽卻靜靜地站在了更衣室的鏡子麵前,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練習著微笑。
突然,一陣清脆的鑰匙轉動聲打破了這死一般的寂靜。聲音在空蕩蕩的房間內顯得格外響亮和清晰。循聲望去,隻見玄關處不知何時已經堆積起了三個鼓鼓囊囊的蛇皮袋,而婆婆王美鳳此刻正蹲在那裡,專心致誌地整理著那些舊報紙。
曉陽剛想開口說些什麼,腳上的高跟鞋卻不小心卡在了門檻處,頓時一股鑽心的疼痛從腳踝處傳來。“媽,這些……”她的話語還未完全出口,便被婆婆急切地打斷:“哎呀,彆亂動!這些可都是明遠小時候用過的練習冊啊,哪能隨便扔掉呢?”說著,婆婆那雙枯瘦如柴的手迅速地翻動著那些早已泛黃的紙頁,刹那間,一股濃烈的油墨味夾雜著絲絲縷縷的黴味撲鼻而來。
曉陽下意識地皺了皺眉,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婆婆身上那件洗得幾乎發白的碎花罩衫上。與此同時,昨晚的一幕也瞬間湧上心頭——當她無意間推開次臥的門,卻驚訝地發現裡麵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雜物時,身旁丈夫周明遠的眼神明顯有些躲閃和不自然。
廚房傳來篤篤的切菜聲。曉陽掀開砂鍋蓋,當歸的苦澀裹著老母雞的油膩湧上來。自從上個月搬來同住,婆婆就固執地認為她太瘦不利於備孕。"媽,我跟您說過現在講究科學營養..."不鏽鋼勺當啷撞在灶台上,王美鳳的背影突然僵直:"我養大明遠就是靠這些土方子。"
產房呼叫器突然響起。曉陽衝進病房時,28床的產婦正死死攥著條褪色的百家被。那是婆婆昨天硬塞給她的,說是用明遠兒時的舊衣縫製。"這布料都黴變了!"曉陽奪過被子的瞬間,產婦指甲在她手背劃出三道血痕。
月光在地板上爬行。曉陽數著壁鐘的滴答聲,隔壁傳來布料撕裂的輕響。她赤腳摸到虛掩的房門前,看見婆婆就著台燈暖黃的光,正將一塊暗紅斑駁的綢緞往百家被上拚。碎布堆裡露出半截泛黃的標簽——"1988,紅星紡織廠"。
保溫箱的藍光在王美鳳臉上流動。新生兒監護室裡,曉陽看著婆婆顫抖的手懸在玻璃罩上方,像觸碰易碎的夢。"那時候...礦上給老周的衣服料子..."老人哽咽著去摸口袋,掏出的正是昨夜那塊染著可疑暗紅的綢緞,"我總想著,要是孩子能穿上..."
消毒水突然變得刺鼻。曉陽想起上周處理的胎盤早剝病例,那些暗紅血跡在無影燈下也是這樣發黑。1988年紅星礦難報道的鉛字在記憶裡浮現,那時王美鳳新婚三個月,腹中胎兒剛滿十六周。
"媽,"她握住那隻布滿針眼的手,感受到皮膚下脆弱的骨骼在顫抖,"明天我把次臥收拾出來,咱們一起給寶貝做新被子吧?"監護儀的滴答聲裡,老人終於放聲痛哭,三十年的塵埃在晨光中簌簌墜落。
產房消毒燈管嗡嗡作響,林曉陽卻覺得那聲音是從自己太陽穴裡鑽出來的。昨夜急診剖宮產留下的暈眩感還在血管裡遊蕩,她摸著護士站台麵慢慢坐下,指尖突然觸到一團濕軟的東西。
褪色的藍白格繈褓靜靜躺在值班日誌上,布料上結著發硬的奶漬。曉陽觸電般縮回手,婆婆上周執意要塞進待產包的老物件,終究還是混進了新生兒用品櫃。
"林護士長!"助產士小唐舉著病曆本衝進來,"32床產婦突然寒戰高熱,胎心降到——"
曉陽抓起聽診器奔向病房,卻在門口撞見婆婆端著保溫桶。當歸雞湯的蒸汽在王美鳳眼鏡片上凝成白霧,那些經年累月埋在布料堆裡佝僂的脊背,此刻挺得筆直。
"媽您怎麼..."
"當年紡織廠鍋爐爆炸,我頂著鋼筋把七個女工背出來。"老人將保溫桶塞進她懷裡,枯葉般的褶皺裡泛著奇異的紅光,"去救人,這裡有我。"
監護儀尖銳的警報聲中,曉陽看見婆婆枯枝般的手指正飛速拆解那條舊繈褓。褪色布料在消毒燈下翻飛,露出內層密密麻麻的暗紅色符咒——不,是三十年前用繡線記下的育兒筆記,褪成褐色的"每日體溫"、"哺乳時間"在經緯線間隱隱浮動。
"靜脈注射廣譜抗生素!"曉陽的指令被產婦的呻吟撕碎。胎心監護儀的波浪線開始坍縮,她忽然想起那個暴雨夜接到的電話。丈夫周明遠支吾著說婆婆在搶救室,而她握著剛取出的死胎檢測報告,任由聽筒裡傳來布料撕裂般的哭泣。
手術燈驟然亮起時,王美鳳正將繈褓撕成的布條浸入酒精。曉陽看著那些承載過兩代嬰兒體溫的布料纏上產婦小腿,婆婆布滿老年斑的手腕轉動出奇異的韻律,仿佛在紡織機前打結斷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往上數三寸,針斜45度入。"老人的聲音混著金屬器械碰撞聲傳來,"我接生的第一個孩子,是在鍋爐房用蒸汽消毒的剪刀..."
胎頭娩出的瞬間,曉陽看見有銀絲從婆婆鬢角飄落。那些藏匿在舊衣櫃深處的白發,此刻正隨著新生兒啼哭輕輕震顫。她忽然意識到,消毒櫃裡擺放整齊的器械,和老人樟木箱中發黴的接生筆記,本質上都是母親們與死神談判的砝碼。
晨光染紅產房窗戶時,曉陽在處置室發現了婆婆。老人正用手術刀片拆解染血的繈褓,藍白格子布在生理鹽水中舒展,漸漸浮出成串暗褐色數字——1989年3月7日,體溫37.8c;1989年3月9日,首次抬頭...
"明遠出生那晚,礦醫院停電了。"王美鳳的鏡片蒙著水汽,"我用收集的布料卷成尺子量頭圍,拿繡線記錄呼吸次數。"她忽然劇烈咳嗽起來,指縫間漏出的布屑沾著星點鏽紅。
病理科報告是三天後出現的。曉陽捏著"塵肺三期"的診斷書,站在呼吸內科走廊給丈夫打電話。窗外飄著今冬第一場雪,她看見婆婆抱著新縫的百家被穿過醫院花園,細雪落在那些來自1988年的碎布上,終於掩去了經年的汙漬。
更衣室鏡麵蒙著水霧時,曉陽發現自己正不自覺模仿婆婆拆解紗布的手法。那些她曾深惡痛絕的"陋習",此刻正在她指間流轉成新的生命形式。當第七個產婦家屬來討要百家被時,她終於打開塞滿酒精棉片的儲物櫃,將婆婆囤積三十年的布料鋪滿產床。
消毒水仍在啃噬著記憶,但晨間查房時,護士們都說新生兒監護室的藍光變得溫柔了。某個雪夜值班時,曉陽看見婆婆倚著恒溫箱打盹,白發間纏著淡藍的醫用紗布,像裹著月光的蠶繭。
日子一天天過去,林曉陽發現自己懷孕了。婆婆知道後喜極而泣,忙前忙後地照顧她。這次,曉陽沒有拒絕那些土方子,而是笑著接受。她知道這背後是婆婆滿滿的愛意。
生產那天,婆婆緊緊握著她的手鼓勵她。當孩子順利誕生,婆婆拿出一塊精心製作的百家被,這塊被子融合了現代的衛生理念,同時也保留了往昔的溫暖回憶。
周明遠看到妻子和母親相處如此融洽,心中滿是欣慰。一家人圍繞著新生的寶寶,其樂融融。林曉陽望著婆婆,心中充滿感激,她明白家庭中的愛可以跨越代際差異,可以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那些曾經看似難以調和的矛盾,在愛的包容下,都化為了生活中溫馨的點滴。從此,這個家在愛與理解之中,開啟了新的幸福篇章。
孩子逐漸長大,林曉陽和婆婆商量著送孩子去早教班。婆婆一開始有點猶豫,擔心孩子太小離開家人不好。但曉陽耐心解釋早教班的好處,婆婆也就欣然同意了。
周明遠工作越發忙碌,經常加班出差。一天,他難得提前回家,卻看到家裡一片混亂。原來是孩子打翻了顏料盒,把剛做好的百家被弄得五顏六色。他正要發火,曉陽卻笑著說這是孩子的創意。婆婆也附和著,三人相視大笑。
後來,林曉陽在職場上遇到瓶頸,想要辭職創業開一家母嬰護理中心。婆婆全力支持她,拿出自己的積蓄。周明遠雖有些擔憂,但看到妻子堅定的眼神,也選擇相信。最終,母嬰護理中心順利開業,生意越來越好。這個家在經曆諸多磨合之後,更加懂得珍惜彼此,每一個人都在愛與被愛中成長,他們的故事成為鄰裡口中幸福家庭的典範,歲月就這樣在歡笑和溫馨中緩緩流淌。
喜歡你要勇敢的往前走請大家收藏:()你要勇敢的往前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